“二当家的那两口子,要是出去说,那肯定不只说这些,哎,强扭的瓜不甜,这是何苦那!”张氏就叹气道。
    张氏估计道,连守义和何氏出去宣扬,肯定会添油加醋,让银锁不得不嫁给四郎。只是这样结成的婚事,到底是福还是祸?
    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会认为成功地将人娶进门了,那就万事大吉。但是连蔓儿一家都一致认为,这样即便结成了婚事,也肯定是祸。
    银锁本来就不适合来做庄户人家的媳妇,如果在加上是被迫的,以后怎么会安心好好过日子。老宅本来就不消停,再加上一个银锁,那真的就要将房顶都掀起来了。
    不过,这件事也未必因此就能成。连守义和何氏这一招,对付老实巴交的人家或许管用,但是对付连兰儿,却不一定。连兰儿可不是那么循规蹈矩,容易妥协的人。
    “怕还有的闹那。”张氏又道。
    “不用城里的来闹,老太太就不能答应,老爷子也不会由着他们乱来。”连守信就道。
    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婚姻这种事,又和别的事情不一样。这个年代,有一句俗语,叫做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亲。
    对于结亲这种事,大家都只有撮合,没有分拆的。
    “大过年的,也不能消停几天。”张氏就道。
    “随他们去吧,他们过他们的,咱过咱的。”连守信就道,“就是这件事,咱们要是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还是给老爷子和老太太透个话。”
    四郎和银锁这件事,风言风语地传出去。即便是以后两个人成亲,那也不是件怎么体面的事情。
    “是得透个话。”张氏也点头,“就是不知道这半天工夫,那两口子串了多少家了。”
    不论在上面年代,什么地方,这种消息的传播速度都是惊人的,所谓一传十十传百,而且还会越传越离谱。
    “他三伯没跟老爷子和老太太说?”张氏突然想到了什么,就问道。
    “这个,我们还真不知道。”赵氏和连叶儿就都摇头。
    “另外找个人吧。”连守信就对张氏道。
    “行。”张氏点头。就叫了韩忠媳妇来吩咐了两句。这种事情也好办,就找春柱媳妇给传个话就行了。
    之所以连守信和张氏自己不去说,是怕了周氏。
    周氏的脾气是动辄得咎。喜怒无常,爱挑歪理。连守信和张氏都不讨她欢喜,只能加倍小心。
    “我三伯没说啥?”连蔓儿就低声问连叶儿,连守礼也知道了这些事,是不是有什么打算。
    连叶儿就摇头。
    连蔓儿也就没有再多问。
    连守礼不像连守信。他过年的应酬极少,这段日子,就在家里忙着打学堂要用的桌椅。老宅那边,连守礼还是去的,不过明显比过去的次数少了,有的时候要老宅打发人来叫。他才会去。
    即便是去了老宅,连守礼也不会随后再往连守信这边跑,给老宅做传声筒。只有连叶儿。大多在连守礼去老宅的时候都会跟着去。然后打听到什么消息,就会来告诉连蔓儿。
    “现在这样挺好,我和我娘都省了不少心。就像今天银锁她们来,老宅那边还跟我爹说了,让我爹过去陪着吃饭。让我娘过去帮着做饭。我爹这回就没答应,跟那边说是没有空。得打桌椅……”连叶儿抿嘴笑着告诉连蔓儿道。
    能够陪连兰儿吃饭,这在老连家,那可是极高的体面和荣誉。连守礼竟然能够拒绝,还真是……
    连蔓儿没说什么。看来连守礼回去之后,果真想了很多。其实,私心里,对于连守礼跟老宅的来往,连蔓儿是并不想管的。
    不过,这件事造福了赵氏和连叶儿,连蔓儿心里也是高兴的。
    大家正在说话,外面进来人禀报,说是吴家打发了人来。
    吴家打发来的是连枝儿的陪房吴忠媳妇。
    “老爷、太太、大喜了。”吴忠媳妇进来,就给连守信和张氏道喜,“……刚才请了郎中给大姑奶奶诊脉,是喜脉。大姑奶奶怀上了!”
    张氏在吴忠媳妇道喜的时候,已经猜到了,等吴忠媳妇说完,就连念了两声阿弥陀佛。
    “好,好。”连守信笑着连说好。
    “太好了!”连蔓儿也笑道。
    赵氏和连叶儿在旁边,也跟着高兴。
    “……我知道了,这些天,别让大姑奶奶再往这边来,等我得了空,我去看她。你快回去,替我好好照看着。……厨房里有鲜鱼,你拿两条回去。跟大姑奶奶说,想吃什么,就给家里捎信儿……”张氏一边让吴忠媳妇快点回去,一边又絮絮的嘱咐个没完。
    最后,还是连蔓儿让人拿了赏封来赏了吴忠媳妇,才让人将吴忠媳妇带了出去。
    “她四婶,我给你道喜了。”等打发走了吴忠媳妇,赵氏又给张氏道喜,“这眼瞅着就做姥姥了。”
    “他三伯娘,你别急,你也有这一天。”张氏高兴,就笑道。
    接下来,张氏就和赵氏絮叨起要给小外孙准备哪些针线,看她那又高兴又急迫的态度,似乎她的小外孙马上就要出生了似的。
    “晚上给我烫一壶酒。”连守信对吃穿历来不挑剔,给准备什么就是什么。这回因为高兴,特意提出了要一壶酒的要求。
    晚上这顿饭,因为连枝儿怀孕的喜讯,连蔓儿一家都吃的格外欢喜。第二天初三,上午是王举人家宴客,因为两家女眷也有往来,因此不仅连守信带着五郎和小七,张氏和连蔓儿都一起去赴了宴。等晌午从王举人家回来,一家人略做休息,又洗漱、换了衣裳,到镇上的风秀才家里赴宴。
    冯秀才是五郎结交的好友,与连蔓儿家也是通家之好。
    初四,是吴家请客,这更不用说,连蔓儿一家自然都要去。
    因为着急要去看连枝儿,一家人吃过早饭,就穿戴齐整,坐了马车往镇上来。
    *
    二更,求粉红。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