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守仁、连继祖和二郎就走了,只剩下何氏、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全文阅读。
“二伯娘……”连蔓儿就笑着看何氏。她当然没有事情要何氏帮忙,不过她也没有在连守仁几个人面前揭穿何氏。
“蔓儿啊,你们不是还要到集上逛逛,那就去逛吧。”何氏说了这么一句话,转身就飞快地走了,看来好像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急着要去办。
连蔓儿看着何氏的背影,暗暗地摇头。
“哥,小七,走,咱买东西去。”连蔓儿就招呼五郎和小七。因为被连朵儿的事情岔开了,他们卖完了花生之后,还什么东西都没有买。
“哥,你回去说连朵儿找到了,爷和奶说啥没?”连蔓儿一边走,一边问五郎。
“还说那。我回去说咱在镇上找到连朵儿了,大伯和大伯娘一开始还不相信。说来了好几回人找,都没找着,咋能在镇上那。还说,要真是连朵儿,咋能不认咱,说咱一定是看错了。”五郎将脚底下一块小石头踢飞,“我说了半天,大伯娘才信了,又找车,这才来了。”
“这事,是挺奇怪的。”连蔓儿就道。
五郎和小七就都点头,他们怎样也想不明白,为啥连朵儿会有那样的举动。
连蔓儿就先进了一家海货干货铺子。青州府有一角靠海,离着青阳镇还不到一百里地,也有渔民打渔。但是这个年代交通并不发达,冰块保鲜运输的成本又太高。因此连蔓儿她们一般是吃不上新鲜的海鱼的。好在那些渔民也因为这些原因,多将打上来的鱼制成咸鱼干,由商贩贩卖到外地去卖。青阳镇上,就有这么一家干货铺子有这种咸鱼卖。
没分家的时候,连家几乎从不吃鱼。是因为周氏自己不喜欢吃鱼。尤其是海鱼。又嫌弃鱼有腥味,烹调起来费油费料。连蔓儿却是爱吃鱼的,现在分家出来另过,她手里又有了几个钱,就想着买些鱼吃。
连蔓儿在铺子里打量了一番,最后选了肉厚刺少,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鲅鱼。每一条都是从中间刨开,去了内脏的,回到家。只需要再把鱼鳃去了,就可以下锅烹调。连蔓儿选了五条,每一条都是一斤左右的鲅鱼。然后。她又买了一斤的小虾皮,和半斤干海带。
海带是她早就打算买的,虽然三十里营子并没有大脖子的病人,但是她听说。再远一些的地方是有的。当地的人,认为大脖子病是因为气性大,经常生气造成的。但是连蔓儿知道,那是因为缺少碘的缘故。连家虽然没人得这个病,但也要未雨绸缪,何况海带还是比较有营养的东西,味道鲜美而且有嚼劲。
从干货铺子出来,走了不多远就是富达杂货铺。因为二郎的婚事,连蔓儿忍不住多朝铺子里面看了两眼。她也曾来这个铺子买过东西,见过赵秀娥的爹赵德兴。
“姐,咱桂花糕还没买那。”小七就提醒连蔓儿。因为先是看二郎相亲,后来又追连朵儿,她们本来打算买的桂花糕就没买成。
“咱这就去买。”
柳条街就在这富达杂货铺的后面,往前再走一段露,拐进右手的巷子,巷子的尽头,就是柳条街。说是街,还不如说是条小巷,形似柳条,细细长长的。拐到柳条街上,连蔓儿一眼就看见何氏与王媒婆站在富达杂货铺后门的门洞内,两个人头挨着头,正在说话。
原来何氏急忙离开,就是来找这王媒婆的。
“咱去听听她俩在说啥。”连蔓儿心中一动,就说道。
何氏找王媒婆,说的不外乎是二郎的婚事。这在小孩子来说,是非常新奇,非常有吸引力的一桩八卦。因此五郎和小七都不反对。她们三个就仗着人小,沿着墙根慢慢地走近。连蔓儿不敢靠的太近,怕被何氏和王媒婆发现,就在何氏她们旁边的那个门洞停下来,侧着耳朵听何氏和王媒婆说话。
何氏和王媒婆都压低了声音,连蔓儿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词句。
“……要是俺们二郎在镇上有宅子那,两进的宅子?”
“哎呦呦,不是我说话难听,你们要真能有这样的宅子,那聘礼钱也就不会拿不出来了。”王媒婆显然是不相信何氏的话。
不知道何氏又在王媒婆耳边说了些什么,王媒婆的声音突然就高了起来。
“你这是说真的,真有?”
“俺还能骗你吗,这么大的事。”何氏就肯定的语气道。
“你们要真有这么一处宅子,成亲前说好了,那宅子归你们二郎,姑娘过门就住在镇上。我就给你说去,人家这一个闺女,可金贵着那,住的近也好照看,聘礼上肯定能商量。”
“宅子肯定是俺们二郎的。……这事还得……打听确实了,到时候俺不敢忘了大娘的好处。”何氏又凑近王媒婆的耳朵,更低的声音说了一些话。
“别的事不敢说,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
“那俺可等你的信儿了。”
何氏和王媒婆又嘀嘀咕咕说了一会,何氏就兴冲冲地离开了,王媒婆则是转身又进了富达杂货铺的后门。
“镇上的两进的宅子?二伯娘可上哪弄去那?”五郎就道。
五郎去找连守仁和古氏,那小厮的话他并没有听见。连蔓儿就和五郎转述了一番。不论那所宅子是连守仁和古氏已经买下了的,还是租期没到转租给了别人,二房和大房肯定要为此争夺一番了。
买了一斤桂花糕,连蔓儿又去肉铺买了些肉骨头和一斤猪肉,三个孩子这才离开青阳镇,回三十里营子来。
一进村口,就有人招呼住她们,问连朵儿的事。连朵儿被找回来了,这事已经传的满村子的人都知道,只还不知道细情,因此向连蔓儿几个孩子打听。
因为连朵儿和那个钱货郎单独相处了这么些天,连守仁都不敢将那货郎送到衙门去,为的就是连朵儿的名声。连蔓儿自不好说什么,就含糊地应着。她想着,凭古氏的精明,肯定能想出什么好的借口来,将这件事情混过去。
进了家门,院子里和上房里都静悄悄的,看来找回连朵儿的激动劲儿已经过去了。
连枝儿听见她们回来了,就从西厢房里出来,将连蔓儿手中的东西接了过去。
姐妹俩往屋子走。
“二伯娘没跟你们一起回来?”连枝儿就问。
看来二郎他们已经回来了,还说了何氏和她们在一起。
“朵儿找回来了,爷和奶都挺高兴的。”连枝儿又道。
进了屋,张氏正坐在炕上做活计,见她们回来了,就放下了手里的针线。
“今天你们可做了件好事。这可是积阴德的事。”张氏笑着招呼连蔓儿上炕,“蔓儿,咋找到了朵儿,你给娘细细说说。”
连枝儿也凑过来,她也想听。
连蔓儿就将如何发现的连朵儿、如何追过去,连朵儿又如何不承认自己是连朵儿等等都细细地说给张氏和连枝儿听了。
张氏听的唏嘘不已。
“能找回来就是好事。那个货郎,哎,朵儿这丫头主意可够大的了……”
“可不是。”连枝儿点头
“娘,你说巧不巧,那宅子,正是大伯娘他们在镇上住的宅子。二伯娘要……”连蔓儿又将后来偷听到的何氏和王媒婆的话,都悄悄地告诉了张氏。
“你二伯娘是疑心那宅子,是你大伯家买下的?”张氏吃了一惊。
“看来是。”连蔓儿点头,其实她也有点怀疑。
“要我算着,这些年,你大伯和大伯娘攒的钱,也能把那个宅子买下来了。”张氏就道,“……这也是好事,买了宅子总比胡花乱费了强。宅子就在那,跑不了,咱家这人口多,也该多有一两处宅子。”
“娘,你还真是贤惠。”连蔓儿就笑。
那两进的宅子,是还没分家的时候,连守仁他们买下来的,那就该算做是公中的财产。按理说,他们四房也该有一份的。将那处宅子算上,她们分家的时候,就不该只得这半个西厢房。可是张氏听到了这个事,丝毫没往那方面想,反而全是为了连家一家人的日子打算。
这样的儿媳妇,愣是被逼着分了家!
连蔓儿只能暗自叹息了。
说完了话,娘几个这才开始预备晌午饭。
连蔓儿先踩着凳子,将那几条鲅鱼挂在灶头的房梁上,然后将海带捆解开,泡进水里,又拿了一些大豆,放在另一个盆里也用水泡上。等海带和大豆都泡开了,又换水将海带清洗了一遍,用刀切成丝,然后又将肉骨头清洗干净,这才开始烧火,做肉骨头炖海带黄豆。
连蔓儿又去后院的园子里拔了一颗白萝卜,清洗干净,也不削皮,就切成细丝,先在凉水里泡一会稍微去掉涩味,又用秋油、盐、辣椒酱拌了,一会吃菜吃的腻了,正好可以解腻,帮助消化。
看着锅里的菜要熟了,张氏就招呼五郎和小七。
“去叫你爹回来吃饭。”
没等五郎和小七出门,连守信就提着个篮子回来了。
连蔓儿看见篮子里的东西,顿时咦了一声。
“爹,这是哪来的?”(未完待续)
“二伯娘……”连蔓儿就笑着看何氏。她当然没有事情要何氏帮忙,不过她也没有在连守仁几个人面前揭穿何氏。
“蔓儿啊,你们不是还要到集上逛逛,那就去逛吧。”何氏说了这么一句话,转身就飞快地走了,看来好像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急着要去办。
连蔓儿看着何氏的背影,暗暗地摇头。
“哥,小七,走,咱买东西去。”连蔓儿就招呼五郎和小七。因为被连朵儿的事情岔开了,他们卖完了花生之后,还什么东西都没有买。
“哥,你回去说连朵儿找到了,爷和奶说啥没?”连蔓儿一边走,一边问五郎。
“还说那。我回去说咱在镇上找到连朵儿了,大伯和大伯娘一开始还不相信。说来了好几回人找,都没找着,咋能在镇上那。还说,要真是连朵儿,咋能不认咱,说咱一定是看错了。”五郎将脚底下一块小石头踢飞,“我说了半天,大伯娘才信了,又找车,这才来了。”
“这事,是挺奇怪的。”连蔓儿就道。
五郎和小七就都点头,他们怎样也想不明白,为啥连朵儿会有那样的举动。
连蔓儿就先进了一家海货干货铺子。青州府有一角靠海,离着青阳镇还不到一百里地,也有渔民打渔。但是这个年代交通并不发达,冰块保鲜运输的成本又太高。因此连蔓儿她们一般是吃不上新鲜的海鱼的。好在那些渔民也因为这些原因,多将打上来的鱼制成咸鱼干,由商贩贩卖到外地去卖。青阳镇上,就有这么一家干货铺子有这种咸鱼卖。
没分家的时候,连家几乎从不吃鱼。是因为周氏自己不喜欢吃鱼。尤其是海鱼。又嫌弃鱼有腥味,烹调起来费油费料。连蔓儿却是爱吃鱼的,现在分家出来另过,她手里又有了几个钱,就想着买些鱼吃。
连蔓儿在铺子里打量了一番,最后选了肉厚刺少,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鲅鱼。每一条都是从中间刨开,去了内脏的,回到家。只需要再把鱼鳃去了,就可以下锅烹调。连蔓儿选了五条,每一条都是一斤左右的鲅鱼。然后。她又买了一斤的小虾皮,和半斤干海带。
海带是她早就打算买的,虽然三十里营子并没有大脖子的病人,但是她听说。再远一些的地方是有的。当地的人,认为大脖子病是因为气性大,经常生气造成的。但是连蔓儿知道,那是因为缺少碘的缘故。连家虽然没人得这个病,但也要未雨绸缪,何况海带还是比较有营养的东西,味道鲜美而且有嚼劲。
从干货铺子出来,走了不多远就是富达杂货铺。因为二郎的婚事,连蔓儿忍不住多朝铺子里面看了两眼。她也曾来这个铺子买过东西,见过赵秀娥的爹赵德兴。
“姐,咱桂花糕还没买那。”小七就提醒连蔓儿。因为先是看二郎相亲,后来又追连朵儿,她们本来打算买的桂花糕就没买成。
“咱这就去买。”
柳条街就在这富达杂货铺的后面,往前再走一段露,拐进右手的巷子,巷子的尽头,就是柳条街。说是街,还不如说是条小巷,形似柳条,细细长长的。拐到柳条街上,连蔓儿一眼就看见何氏与王媒婆站在富达杂货铺后门的门洞内,两个人头挨着头,正在说话。
原来何氏急忙离开,就是来找这王媒婆的。
“咱去听听她俩在说啥。”连蔓儿心中一动,就说道。
何氏找王媒婆,说的不外乎是二郎的婚事。这在小孩子来说,是非常新奇,非常有吸引力的一桩八卦。因此五郎和小七都不反对。她们三个就仗着人小,沿着墙根慢慢地走近。连蔓儿不敢靠的太近,怕被何氏和王媒婆发现,就在何氏她们旁边的那个门洞停下来,侧着耳朵听何氏和王媒婆说话。
何氏和王媒婆都压低了声音,连蔓儿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词句。
“……要是俺们二郎在镇上有宅子那,两进的宅子?”
“哎呦呦,不是我说话难听,你们要真能有这样的宅子,那聘礼钱也就不会拿不出来了。”王媒婆显然是不相信何氏的话。
不知道何氏又在王媒婆耳边说了些什么,王媒婆的声音突然就高了起来。
“你这是说真的,真有?”
“俺还能骗你吗,这么大的事。”何氏就肯定的语气道。
“你们要真有这么一处宅子,成亲前说好了,那宅子归你们二郎,姑娘过门就住在镇上。我就给你说去,人家这一个闺女,可金贵着那,住的近也好照看,聘礼上肯定能商量。”
“宅子肯定是俺们二郎的。……这事还得……打听确实了,到时候俺不敢忘了大娘的好处。”何氏又凑近王媒婆的耳朵,更低的声音说了一些话。
“别的事不敢说,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
“那俺可等你的信儿了。”
何氏和王媒婆又嘀嘀咕咕说了一会,何氏就兴冲冲地离开了,王媒婆则是转身又进了富达杂货铺的后门。
“镇上的两进的宅子?二伯娘可上哪弄去那?”五郎就道。
五郎去找连守仁和古氏,那小厮的话他并没有听见。连蔓儿就和五郎转述了一番。不论那所宅子是连守仁和古氏已经买下了的,还是租期没到转租给了别人,二房和大房肯定要为此争夺一番了。
买了一斤桂花糕,连蔓儿又去肉铺买了些肉骨头和一斤猪肉,三个孩子这才离开青阳镇,回三十里营子来。
一进村口,就有人招呼住她们,问连朵儿的事。连朵儿被找回来了,这事已经传的满村子的人都知道,只还不知道细情,因此向连蔓儿几个孩子打听。
因为连朵儿和那个钱货郎单独相处了这么些天,连守仁都不敢将那货郎送到衙门去,为的就是连朵儿的名声。连蔓儿自不好说什么,就含糊地应着。她想着,凭古氏的精明,肯定能想出什么好的借口来,将这件事情混过去。
进了家门,院子里和上房里都静悄悄的,看来找回连朵儿的激动劲儿已经过去了。
连枝儿听见她们回来了,就从西厢房里出来,将连蔓儿手中的东西接了过去。
姐妹俩往屋子走。
“二伯娘没跟你们一起回来?”连枝儿就问。
看来二郎他们已经回来了,还说了何氏和她们在一起。
“朵儿找回来了,爷和奶都挺高兴的。”连枝儿又道。
进了屋,张氏正坐在炕上做活计,见她们回来了,就放下了手里的针线。
“今天你们可做了件好事。这可是积阴德的事。”张氏笑着招呼连蔓儿上炕,“蔓儿,咋找到了朵儿,你给娘细细说说。”
连枝儿也凑过来,她也想听。
连蔓儿就将如何发现的连朵儿、如何追过去,连朵儿又如何不承认自己是连朵儿等等都细细地说给张氏和连枝儿听了。
张氏听的唏嘘不已。
“能找回来就是好事。那个货郎,哎,朵儿这丫头主意可够大的了……”
“可不是。”连枝儿点头
“娘,你说巧不巧,那宅子,正是大伯娘他们在镇上住的宅子。二伯娘要……”连蔓儿又将后来偷听到的何氏和王媒婆的话,都悄悄地告诉了张氏。
“你二伯娘是疑心那宅子,是你大伯家买下的?”张氏吃了一惊。
“看来是。”连蔓儿点头,其实她也有点怀疑。
“要我算着,这些年,你大伯和大伯娘攒的钱,也能把那个宅子买下来了。”张氏就道,“……这也是好事,买了宅子总比胡花乱费了强。宅子就在那,跑不了,咱家这人口多,也该多有一两处宅子。”
“娘,你还真是贤惠。”连蔓儿就笑。
那两进的宅子,是还没分家的时候,连守仁他们买下来的,那就该算做是公中的财产。按理说,他们四房也该有一份的。将那处宅子算上,她们分家的时候,就不该只得这半个西厢房。可是张氏听到了这个事,丝毫没往那方面想,反而全是为了连家一家人的日子打算。
这样的儿媳妇,愣是被逼着分了家!
连蔓儿只能暗自叹息了。
说完了话,娘几个这才开始预备晌午饭。
连蔓儿先踩着凳子,将那几条鲅鱼挂在灶头的房梁上,然后将海带捆解开,泡进水里,又拿了一些大豆,放在另一个盆里也用水泡上。等海带和大豆都泡开了,又换水将海带清洗了一遍,用刀切成丝,然后又将肉骨头清洗干净,这才开始烧火,做肉骨头炖海带黄豆。
连蔓儿又去后院的园子里拔了一颗白萝卜,清洗干净,也不削皮,就切成细丝,先在凉水里泡一会稍微去掉涩味,又用秋油、盐、辣椒酱拌了,一会吃菜吃的腻了,正好可以解腻,帮助消化。
看着锅里的菜要熟了,张氏就招呼五郎和小七。
“去叫你爹回来吃饭。”
没等五郎和小七出门,连守信就提着个篮子回来了。
连蔓儿看见篮子里的东西,顿时咦了一声。
“爹,这是哪来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