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有人性和没人性
说是去找赛半仙,可是等到绵娘养好伤真的去找的时候,人早就跑没影了,家里连铺盖卷都收拾走了,相熟的邻居说是得罪了人,不敢再留在这里了,只能跑得远远地,省的被人找到。
这下没有了对证,当然也没有办法证明梅家母子所说的话是真是假。
不过这都是后话。
伤还没好的绵娘顾不上那些事情。
眼前,有比找那赛半仙对峙更重要的事情,地里的庄稼还都没收回来呢。
要是再等几天,黄豆谷子一碰就开始掉粒,糟践的东西让人心痛。
玉米到是还能挺一挺,就算是下了霜也不怕。
母亲原本就干不了地里的活,更别提现在还病歪歪的要人照顾。
绵娘趴在炕上养伤期间,一颗心总像是七上八下的落不到实处。
庄稼是必须要收回来的,不然的话,别说吃饭了,就连税都交不上,全家就指着这点庄稼活命呢。
不过两天时间,绵娘就急的嘴上起了一圈燎泡,强撑着穿上衣服想要试试看下午能不能去地里干活,动作稍微大点就不小心扯到了伤口,脸色顿时发白,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滑落,吓了来给做饭的阿云一跳。
连忙将她扶回床上,打听清楚了是怎么回事,毫不客气的就是一通埋怨。
她成了她口中那个任性的人,现在什么重要都没有这条命重要。
“绵娘,你要想着啊,人活着,什么都能去争,去挣,可这人要是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她神情慎重严肃,让绵娘哭笑不得:“我不晓得你什么时候竟然还懂得这样的道理了。”
“不是我懂得,是我阿爹阿娘他们说的,说起你们家,就想起这个来了……”
说道后面阿云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了,可是,这个时候再想收回也已经来不及了。
只能歉疚的看着绵娘。
绵娘被她的眼神看得心软,哪里能和她计较这个,只是想起阿云娘她们说这个的时候肯定是想到了阿爹,心里就不由的难受。
阿爹夏天的时候赶着车去给自己送木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可是……
擦擦眼泪,绵娘若无其事的笑笑,对阿云说道:“去帮我看看吧,阿娘今天好像还是很不舒服,我听着怎么感觉她比昨天更严重了。”
宋李氏还是不肯见她,母女两个就是同一屋檐下的仇人,绵娘自己心中有愧,也不好要求母亲什么,只能是按照她的想法,轻易不肯出现在她的面前。
能避就避,也好过母亲看到她就心情不好,影响病情。
到底还是亲娘,和豆腐娘子那阵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豆腐娘子也看她不顺眼,恨不得看不到她,可她不在乎,每天去她面前晃悠两圈,尽了自己的本分,谁管她是愿意看还是不愿意看啊。
可这是亲娘,亲娘不想看见她,她就只能躲着点,尽量不去碍母亲的眼,免得她心不顺当,病也养的不顺当。
父亲已经去世了,绵娘只能每天祈祷弟弟平安无事,母亲身体康健,长命百岁,远方的哥哥一切顺利,五年之后能平安归来。
阿云推开门正屋的门,叫了一声婶子,她心里有点不甘愿,可是为了绵娘,却不能不管宋李氏,来的时候阿娘也交代过:“生气归生气,还是要照顾好你宋婶,她心不坏,只是一时间钻了牛角尖,心里还转不过那个弯来,只要等她自己想明白就好了。”
阿云不服气,跟母亲抱怨:“那也不该这样绝情,也不看看绵娘都已经被折磨成什么样了,再这样下去,岂不是不要绵娘活命。”
阿娘一巴掌拍在了她的手上:“净胡说呢,那再怎么说,绵娘也是她的亲闺女,她怎么可能不盼望自己的闺女好好活着。”
话是这么说了,可她分明看到阿娘的眼睛闪烁了一下,说这话的时候,底气也不是那么足。
宋李氏的总总行径让阿云娘也失去了信心。
宋李氏或许没有盼着亲生女儿去死,可是那种冷漠的态度还不如两旁世人,仍然是挺让人寒心的。
这些事情阿云娘虽然不会当着女儿的面念叨出来,可到底眉眼之间还会流露出来,让阿云捕捉到,心中对宋李氏的意见也就更大。
要是她以前也是愿意来这里的,那个时候和绵娘玩得好,宋婶虽然腿脚不好,可是每次看到她,都会笑的很温柔,说话的声音和语气也是很柔和很好听。
让人觉得很亲切。
可是现在,阿云在这个长辈的身上再也找不到那种柔和亲切了。
眼神总是阴沉沉,看起来就有点吓人。
饶是这样,还是问了宋李氏的需要,对她,宋李氏到是客气的很,也知道人家来照顾自家母女也是仗着情分。
阿云依着绵娘的话,摸了摸宋李氏的额头,又问了一下她的身体,得知的确是不如昨天,只能劝她放宽心。
“别担心,我没有想不开,也不会想不开,总要等着细伢子长大,大郎回来,才好对他爹有个交代。”
阿云欲言又止,想要问问绵娘现在在她的心里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可终究还是没有问出来。
算了,安生一点也好,何必再节外生枝。
一边熬药,一边做饭,鸡蛋是发物,不敢给母女两个吃,只能炖了白菜土豆,熬上一锅小米粥。
照顾着两个人吃完饭,又看着母女两个吃了药,处处细心周到,让人心里熨帖之余,也略感不安,总觉得亏欠。
碗筷洗刷干净,厨房收拾利索,阿云准备回家帮着母亲去干活,说好了晚上再过来做饭,顺便给绵娘换后背的伤药。
绵娘趴在炕上看她出门,眼里忽然涌出莹莹泪光。
不明白为什么对自己好的人,总不是至亲。
莫非真像是豆腐娘子所说,自己八字不好。
一个人独处,又不能干什么,绵娘不由得开始胡思乱想,想起过去种种,忍不住又开始眼泪汪汪的埋怨自己。
大门外进来了人,是村子里关系不远不近的同姓族叔,要来借毛驴和板车去拉豆子。
宋李氏倒不小气,任人牵走了,只是嘱咐一句:“这牲口脾性不好,你要小心着点。”
对方答应着,将毛驴套了车牵走,临走的时候还问了一句今天可不可以不送回来,他自会好好照料,家里这几日正忙秋收,借着驴和车实在是不容易,要不是绵娘有伤在身,宋家收不上秋,也不一定能轮到他使。
宋李氏犹豫片刻,还是点了头。
自从出事之后,家里承了人家不少照顾,宋有福出事,人家也帮着跑前跑后的,这个时候怎么好小气呢。
对方笑呵呵的赶着驴车走了。
不成想第二天晚上太阳落山之后,竟然送回两车大豆来,自顾自的在院子里收拾干净了一个角落,将豆子剁起。
宋李氏不明所以,对方笑道:“嫂子,我看了,那一片就咱们两家的豆子还没收拾回来了,我就做了主,跟着大家伙儿先把你们家的给收回来了,今天太阳大,豆子又炸荚的,糟践了一些,您可别心疼。”
“不心疼,不心疼!”
宋李氏倚着门框,含着泪说道,问清楚了是哪些人,又让屋子里写字的宋知恩去帮忙。
族叔将不会干这个活的宋知恩给赶了回来,卸完豆子将毛驴车卸了,拒绝了宋李氏的留饭。
“你们家什么情况我们大家伙儿又不是不知道,他小婶早已经在家里做好饭了,等着我回去呢,我就不再这吃了,对了,嫂子。”
他走出去的脚步又转了回来,瞥了一眼厢房,转而对宋李氏低声劝道:“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没什么过不去的坎,绵娘错不错的,她都还是个孩子,你别跟她劲劲的计较,闹的你们母女都不痛快。”
这些话最近听得太多,宋李氏有些麻木,不过还是笑着将人送走,等人一走出视线,脸就板了起来。
看了一眼绵娘的屋子,转而回了房。
过后阿云来帮着做饭,看到豆子并未吃惊,两家隔着一堵墙,原本也没有什么大秘密。
不过倒是对着绵娘笑得神秘,告诉她不要再担心了,却并不告诉她不要在担心什么。
直到第二天晚上,被人借出去的驴车再次被人赶回来,车上拉着打成捆的谷子。
绵娘才渐渐明白是怎么回事。
很快,每天驴车都有人借出去,晚上送回来的时候,总能拉着一车粮食。无一例外,都不肯留下来吃饭。
过了五六天,就连地里的玉米都给收回来了,里长帮着卸了玉米,跟宋李氏说道:“你们家的庄稼虽然都收回来了,可明天这车和毛驴,我们还是要用。正经还要用上一些日子。”
宋李氏哪里会打驳回,连连点头,只道谁要用尽管去用,用不着客气。
转天拿着一捆黄纸拄着拐杖让刚好放假的宋知恩带着她去了山上,她要把这些事情好好的和宋有福念叨念叨。
有些人没有人味,活得趾高气昂,有些人平平淡淡,但是他们有人味,够着人字的两个撇呢。
说是去找赛半仙,可是等到绵娘养好伤真的去找的时候,人早就跑没影了,家里连铺盖卷都收拾走了,相熟的邻居说是得罪了人,不敢再留在这里了,只能跑得远远地,省的被人找到。
这下没有了对证,当然也没有办法证明梅家母子所说的话是真是假。
不过这都是后话。
伤还没好的绵娘顾不上那些事情。
眼前,有比找那赛半仙对峙更重要的事情,地里的庄稼还都没收回来呢。
要是再等几天,黄豆谷子一碰就开始掉粒,糟践的东西让人心痛。
玉米到是还能挺一挺,就算是下了霜也不怕。
母亲原本就干不了地里的活,更别提现在还病歪歪的要人照顾。
绵娘趴在炕上养伤期间,一颗心总像是七上八下的落不到实处。
庄稼是必须要收回来的,不然的话,别说吃饭了,就连税都交不上,全家就指着这点庄稼活命呢。
不过两天时间,绵娘就急的嘴上起了一圈燎泡,强撑着穿上衣服想要试试看下午能不能去地里干活,动作稍微大点就不小心扯到了伤口,脸色顿时发白,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滑落,吓了来给做饭的阿云一跳。
连忙将她扶回床上,打听清楚了是怎么回事,毫不客气的就是一通埋怨。
她成了她口中那个任性的人,现在什么重要都没有这条命重要。
“绵娘,你要想着啊,人活着,什么都能去争,去挣,可这人要是没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她神情慎重严肃,让绵娘哭笑不得:“我不晓得你什么时候竟然还懂得这样的道理了。”
“不是我懂得,是我阿爹阿娘他们说的,说起你们家,就想起这个来了……”
说道后面阿云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了,可是,这个时候再想收回也已经来不及了。
只能歉疚的看着绵娘。
绵娘被她的眼神看得心软,哪里能和她计较这个,只是想起阿云娘她们说这个的时候肯定是想到了阿爹,心里就不由的难受。
阿爹夏天的时候赶着车去给自己送木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可是……
擦擦眼泪,绵娘若无其事的笑笑,对阿云说道:“去帮我看看吧,阿娘今天好像还是很不舒服,我听着怎么感觉她比昨天更严重了。”
宋李氏还是不肯见她,母女两个就是同一屋檐下的仇人,绵娘自己心中有愧,也不好要求母亲什么,只能是按照她的想法,轻易不肯出现在她的面前。
能避就避,也好过母亲看到她就心情不好,影响病情。
到底还是亲娘,和豆腐娘子那阵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豆腐娘子也看她不顺眼,恨不得看不到她,可她不在乎,每天去她面前晃悠两圈,尽了自己的本分,谁管她是愿意看还是不愿意看啊。
可这是亲娘,亲娘不想看见她,她就只能躲着点,尽量不去碍母亲的眼,免得她心不顺当,病也养的不顺当。
父亲已经去世了,绵娘只能每天祈祷弟弟平安无事,母亲身体康健,长命百岁,远方的哥哥一切顺利,五年之后能平安归来。
阿云推开门正屋的门,叫了一声婶子,她心里有点不甘愿,可是为了绵娘,却不能不管宋李氏,来的时候阿娘也交代过:“生气归生气,还是要照顾好你宋婶,她心不坏,只是一时间钻了牛角尖,心里还转不过那个弯来,只要等她自己想明白就好了。”
阿云不服气,跟母亲抱怨:“那也不该这样绝情,也不看看绵娘都已经被折磨成什么样了,再这样下去,岂不是不要绵娘活命。”
阿娘一巴掌拍在了她的手上:“净胡说呢,那再怎么说,绵娘也是她的亲闺女,她怎么可能不盼望自己的闺女好好活着。”
话是这么说了,可她分明看到阿娘的眼睛闪烁了一下,说这话的时候,底气也不是那么足。
宋李氏的总总行径让阿云娘也失去了信心。
宋李氏或许没有盼着亲生女儿去死,可是那种冷漠的态度还不如两旁世人,仍然是挺让人寒心的。
这些事情阿云娘虽然不会当着女儿的面念叨出来,可到底眉眼之间还会流露出来,让阿云捕捉到,心中对宋李氏的意见也就更大。
要是她以前也是愿意来这里的,那个时候和绵娘玩得好,宋婶虽然腿脚不好,可是每次看到她,都会笑的很温柔,说话的声音和语气也是很柔和很好听。
让人觉得很亲切。
可是现在,阿云在这个长辈的身上再也找不到那种柔和亲切了。
眼神总是阴沉沉,看起来就有点吓人。
饶是这样,还是问了宋李氏的需要,对她,宋李氏到是客气的很,也知道人家来照顾自家母女也是仗着情分。
阿云依着绵娘的话,摸了摸宋李氏的额头,又问了一下她的身体,得知的确是不如昨天,只能劝她放宽心。
“别担心,我没有想不开,也不会想不开,总要等着细伢子长大,大郎回来,才好对他爹有个交代。”
阿云欲言又止,想要问问绵娘现在在她的心里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可终究还是没有问出来。
算了,安生一点也好,何必再节外生枝。
一边熬药,一边做饭,鸡蛋是发物,不敢给母女两个吃,只能炖了白菜土豆,熬上一锅小米粥。
照顾着两个人吃完饭,又看着母女两个吃了药,处处细心周到,让人心里熨帖之余,也略感不安,总觉得亏欠。
碗筷洗刷干净,厨房收拾利索,阿云准备回家帮着母亲去干活,说好了晚上再过来做饭,顺便给绵娘换后背的伤药。
绵娘趴在炕上看她出门,眼里忽然涌出莹莹泪光。
不明白为什么对自己好的人,总不是至亲。
莫非真像是豆腐娘子所说,自己八字不好。
一个人独处,又不能干什么,绵娘不由得开始胡思乱想,想起过去种种,忍不住又开始眼泪汪汪的埋怨自己。
大门外进来了人,是村子里关系不远不近的同姓族叔,要来借毛驴和板车去拉豆子。
宋李氏倒不小气,任人牵走了,只是嘱咐一句:“这牲口脾性不好,你要小心着点。”
对方答应着,将毛驴套了车牵走,临走的时候还问了一句今天可不可以不送回来,他自会好好照料,家里这几日正忙秋收,借着驴和车实在是不容易,要不是绵娘有伤在身,宋家收不上秋,也不一定能轮到他使。
宋李氏犹豫片刻,还是点了头。
自从出事之后,家里承了人家不少照顾,宋有福出事,人家也帮着跑前跑后的,这个时候怎么好小气呢。
对方笑呵呵的赶着驴车走了。
不成想第二天晚上太阳落山之后,竟然送回两车大豆来,自顾自的在院子里收拾干净了一个角落,将豆子剁起。
宋李氏不明所以,对方笑道:“嫂子,我看了,那一片就咱们两家的豆子还没收拾回来了,我就做了主,跟着大家伙儿先把你们家的给收回来了,今天太阳大,豆子又炸荚的,糟践了一些,您可别心疼。”
“不心疼,不心疼!”
宋李氏倚着门框,含着泪说道,问清楚了是哪些人,又让屋子里写字的宋知恩去帮忙。
族叔将不会干这个活的宋知恩给赶了回来,卸完豆子将毛驴车卸了,拒绝了宋李氏的留饭。
“你们家什么情况我们大家伙儿又不是不知道,他小婶早已经在家里做好饭了,等着我回去呢,我就不再这吃了,对了,嫂子。”
他走出去的脚步又转了回来,瞥了一眼厢房,转而对宋李氏低声劝道:“没什么大不了的,也没什么过不去的坎,绵娘错不错的,她都还是个孩子,你别跟她劲劲的计较,闹的你们母女都不痛快。”
这些话最近听得太多,宋李氏有些麻木,不过还是笑着将人送走,等人一走出视线,脸就板了起来。
看了一眼绵娘的屋子,转而回了房。
过后阿云来帮着做饭,看到豆子并未吃惊,两家隔着一堵墙,原本也没有什么大秘密。
不过倒是对着绵娘笑得神秘,告诉她不要再担心了,却并不告诉她不要在担心什么。
直到第二天晚上,被人借出去的驴车再次被人赶回来,车上拉着打成捆的谷子。
绵娘才渐渐明白是怎么回事。
很快,每天驴车都有人借出去,晚上送回来的时候,总能拉着一车粮食。无一例外,都不肯留下来吃饭。
过了五六天,就连地里的玉米都给收回来了,里长帮着卸了玉米,跟宋李氏说道:“你们家的庄稼虽然都收回来了,可明天这车和毛驴,我们还是要用。正经还要用上一些日子。”
宋李氏哪里会打驳回,连连点头,只道谁要用尽管去用,用不着客气。
转天拿着一捆黄纸拄着拐杖让刚好放假的宋知恩带着她去了山上,她要把这些事情好好的和宋有福念叨念叨。
有些人没有人味,活得趾高气昂,有些人平平淡淡,但是他们有人味,够着人字的两个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