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姐和三姐夫闻言满脸震惊地跳了起来。
“快,快叫马车夫!”三姐夫神色惊慌地吩咐三堂姐。
“哦!”三堂姐应着,急匆匆地朝外走,走了一半,这才回过神来,高声喊着自己贴身的妈妈:“请了雨微进来,他们家太太要生了。你这就赶到史家胡同去,跟郑三家的说一声,让她先准备。”然后叫了大丫鬟进来,“九姨太太要生了,你差个人去跟郑三说一声,让他赶快准备好车马,再吩咐小丫鬟抱几床厚实的被褥垫在车厢里,你赶紧去冲杯红糖水进来。”
贴身的妈妈和大丫鬟应声而去。
三堂姐忙过来扶了傅庭筠:“去我炕上躺一会。”
傅庭筠蜷缩着身子摇了摇头。
三堂姐是过来人,知道她正在阵痛,也不勉强,抬眼看见愣愣站在那里的丈夫,心里暗暗笑骂了声“呆头鹅”,道:“你快去叫几个粗使的婆子下半边门板,等会好把九妹妹抬上马车。”又吩咐他,“我等会随着过去看看,春饼和元宵就请相公帮着照看照看。”
三姐夫这才定了定心神,不由暗暗羞惭,自己遇到事还不如个妇孺!又知道现在这种情况自己不方便留在这里,想着赵凌不在家,有个男人在场也算有个主心骨,说了一声“我安顿好了孩子就过去”,就快步出了厅堂。
雨微得了信赶过来,傅庭筠的阵痛刚刚过去。她松了口气,握着雨微的手站了起来。
几个妇人已抬了铺着厚厚被褥的门板在外面候着了。
三堂姐和雨微一左一右地扶着傅庭筠躺了下去,看着妇仆把她抬上了马车。
郑三扬鞭就朝史家胡同赶去,偏生又怕颠着傅庭筠了,不敢跑快,又怕傅庭筠有个三长两短的,心急如焚,拿着鞭子的手都发起抖来。
还是三堂姐细心,上马车的时候带了壶热水上来。雨微和三堂姐轮流拧着帕子帮傅庭筠擦着额头的汗。
好不容易赶到了史家胡同,家里已是灯火通明。
沈家报信的妈妈早就赶到了,早几天就住进来的稳婆已经在厨房烧水。
郑三娘几个上前将傅庭筠扶下了马车。
傅庭筠大汗淋淋地问着呦呦和曦哥儿:“……不要惊动他们。”
郑三娘沉稳地道:“太太放心,童氏已经陪着大小姐和大少爷歇下了。”
傅庭筠点了点头,进了内室。
一阵兵慌马乱之后,她于寅时顺利地诞下一子,重六斤六两。
赵凌大喜,给次子取名为“旭”。
不过,等他的信送到京都的时候,旭哥儿已经过了满月礼。
三堂姐正抱着旭哥儿在屋子里走,听说赵凌给孩子取了名字,她笑着对正呼呼大睡的旭哥儿笑道:“初一,听见没有,你爹爹给你取名字了。从今天起,你就叫赵旭了。”然后问起赵凌来:“那边的仗打得如何了?”
旭哥儿是五月初一生的,傅庭筠就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初一。
“说那些苗人叛乱,实因苛捐杂税太重。”她将赵凌的信仔细地原样叠好,放在旁边的大红描金匣子里,“他只杀魁首,安抚众人,又奏请了皇上,重新制定税赋,并在各县衙立碑为证,自进入五月,他所到之处苗蛮闻之而降,最多不过两三个月,苗乱就可平定。”
三堂姐不由拊掌:“阿弥陀佛,这就好,这就好!”
傅庭筠笑道:“还是皇恩浩荡——若不是皇上同意了重新制定税赋,哪能这么快就平定了苗乱。”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九妹夫的运程。”三堂姐笑道,“要不然那苗人作乱这么多年,怎么九妹夫一去就平定了呢?”
傅庭筠倒希望赵凌总有这样的运程才好。随后想起三姐夫来,就问起三姐夫起复的事:“还没有什么消息吗?”
三堂姐笑道:“几个偏远小县的县令都已定了人,都察院御史和通政司的经历还空着,何况吏部左给事中?你姐夫说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让我们不要着急。”
自从傅庭筠生了旭哥儿,三堂姐几乎早出晚归,每天都泡在史家胡同。一来是觉得傅庭筠这边没个长辈,她是做姐姐的,傅庭筠又是需要静养的时候,她理应来照顾照顾。二来心中也很是愧疚。总觉得若不是为了他们家的事,傅庭筠不至于提前两三天就发作了。
三姐夫的事自从那天就没有了下文,他们夫妻都很是着急。可傅庭筠在月子里,肁先生那里也去过了,他们该做的都做了,三姐夫反而怕傅庭筠担心急坏了身子,反复地叮嘱三堂姐:“若是九妹妹问起来,你就跟她说,有我和七妹夫盯着,让她不要着急。庙堂上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才有了三堂姐这番话。
傅庭筠却觉得这件事拖得时间太长了。
她不由蹙眉:“若我是分管吏部之人,这么多人盯着,就应该快刀斩乱麻才是。拖的时间越长,知道吏部左给事中空缺的人就越多,来走门子的人就越多。位置只有一个,答应了你就得罪了他。不如早点决定下来,一句‘你说迟了’就能推个干干净净……”她说着,肃然道,“不行,还得再去趟潭柘寺才好。”
“不行!”三堂姐毅然拒绝,“你给我好生歇着。你若是着急,等会你姐夫过来,你亲自问问他就是了,万万不可能再车马劳累了。这可是六月,坐着都是一身的汗,何况你才刚出月子。”说到最后,语气中已隐隐带着几分哀求。
傅庭筠汗颜。
三堂姐找了把羽扇给她扇风。
珍珠走进来禀道:“太太,三姨老爷过来了。”
傅庭筠就朝三堂姐望去。
三堂姐只得道:“那请三姨老爷到内院的厅堂说话吧!”
珍珠朝傅庭筠望去,见她点了头,这才笑着退了下去,把三姐夫请到了厅堂。
三个人分主次坐下,刚上了茶,还没来得及说话,蔻儿进来禀道:“七姨老爷来了。”
傅庭筠忙吩咐蔻儿将人也迎到厅堂来。
蔻儿应声而去。
不一会,外面就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三姐夫正想打趣七姐夫几句,帘子一动,七姐夫竟然自己撩着帘子就大步走了进来。
“我去三姐夫那里,听三姐夫的家人说您们都在史家胡同,我又赶了过来。”他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我刚从兵马胡同那边过来,沈阁老致仕,莫阁老因太仓库之事被革职查办,皇上点了钱东林,陈丹亭入阁,钱东林接替沈阁老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丹亭接替莫阁老,任了文华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六部衙门就在兵马胡同。
三姐夫“啊”地一声站了起来,激动地道:“此言当真?”
傅庭筠和三堂姐也不由地站了起来,纷纷问是怎么一回事。
七姐夫笑道:“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今天一早去兵马胡同原来是想问问三姐夫的事,不曾想却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又道,“消息是从吏部传出来的,据说今天早朝过后,钱东林和陈丹亭已进宫谢恩去了。最迟晌午就有正式的公文张贴出来。”
三姐夫坐不住了,拉了七姐夫:“走,我们去看看!”
这么说来,俞阁老的愿望落空了啰!
傅庭筠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俞家终于踢到了铁板,担心的是三姐夫之事因此而有了变化。
她忙吩咐宝书跟着一起过去。
宝书是赵凌从宣府送过来的小厮之一,还有一个叫月川,都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一双眼睛明亮灵活,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们跟着阿森学规矩不过月余,应付差事已毫无差错。
三堂姐就问傅庭筠:“钱东林和陈丹亭是什么人啊?”
傅庭筠摇头:“我也不知道。”
“看来只有等你姐夫回来再问他了!”三堂姐喃喃地道,心里却忐忑不安地想丈夫的事会不会因此而横生枝节。
两姊妹各想着各的心事,却想的是同一件事。
一时间,屋子里安静下来,静悄悄没有一点声响。
……
相比史家胡同赵家的静谧,夹道街俞府此时却如惊涛拍岸。
俞阁老几次拿起手中的砚台想砸出去,看到忧心忡忡地站在面前的儿子,他都强忍着将砚台放了下来。
俞敬修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见父亲不好受,他不由义愤填膺:“爹,哪有这种事?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少詹士国子监祭酒这等从未主政一方的人竟然直接进了内阁,那掌院学士还任了首辅,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惹人笑话吗?爹,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其他办法?”俞阁老苦笑,望着儿子的目光黯然而没有神采,“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我们都以为皇上是要对沈阁老下手,谁知道皇上却剑指了莫英伯……你觉得,这样的皇上,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钱东林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好,是少詹士也好,皇上恐怕都不会在意,他要的,不过是个听话的首辅罢了……”
俞敬修不由默然。
俞阁老看着便强打起精神来大声笑了数声,道:“好了,德圃,你也别泄气。我没做成首辅更好,你正好去吏部。”说着,鼓励般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干。爹爹等着你加官进爵,拜相入阁的那一天。这可比我自己做首辅更让我高兴了。”
“快,快叫马车夫!”三姐夫神色惊慌地吩咐三堂姐。
“哦!”三堂姐应着,急匆匆地朝外走,走了一半,这才回过神来,高声喊着自己贴身的妈妈:“请了雨微进来,他们家太太要生了。你这就赶到史家胡同去,跟郑三家的说一声,让她先准备。”然后叫了大丫鬟进来,“九姨太太要生了,你差个人去跟郑三说一声,让他赶快准备好车马,再吩咐小丫鬟抱几床厚实的被褥垫在车厢里,你赶紧去冲杯红糖水进来。”
贴身的妈妈和大丫鬟应声而去。
三堂姐忙过来扶了傅庭筠:“去我炕上躺一会。”
傅庭筠蜷缩着身子摇了摇头。
三堂姐是过来人,知道她正在阵痛,也不勉强,抬眼看见愣愣站在那里的丈夫,心里暗暗笑骂了声“呆头鹅”,道:“你快去叫几个粗使的婆子下半边门板,等会好把九妹妹抬上马车。”又吩咐他,“我等会随着过去看看,春饼和元宵就请相公帮着照看照看。”
三姐夫这才定了定心神,不由暗暗羞惭,自己遇到事还不如个妇孺!又知道现在这种情况自己不方便留在这里,想着赵凌不在家,有个男人在场也算有个主心骨,说了一声“我安顿好了孩子就过去”,就快步出了厅堂。
雨微得了信赶过来,傅庭筠的阵痛刚刚过去。她松了口气,握着雨微的手站了起来。
几个妇人已抬了铺着厚厚被褥的门板在外面候着了。
三堂姐和雨微一左一右地扶着傅庭筠躺了下去,看着妇仆把她抬上了马车。
郑三扬鞭就朝史家胡同赶去,偏生又怕颠着傅庭筠了,不敢跑快,又怕傅庭筠有个三长两短的,心急如焚,拿着鞭子的手都发起抖来。
还是三堂姐细心,上马车的时候带了壶热水上来。雨微和三堂姐轮流拧着帕子帮傅庭筠擦着额头的汗。
好不容易赶到了史家胡同,家里已是灯火通明。
沈家报信的妈妈早就赶到了,早几天就住进来的稳婆已经在厨房烧水。
郑三娘几个上前将傅庭筠扶下了马车。
傅庭筠大汗淋淋地问着呦呦和曦哥儿:“……不要惊动他们。”
郑三娘沉稳地道:“太太放心,童氏已经陪着大小姐和大少爷歇下了。”
傅庭筠点了点头,进了内室。
一阵兵慌马乱之后,她于寅时顺利地诞下一子,重六斤六两。
赵凌大喜,给次子取名为“旭”。
不过,等他的信送到京都的时候,旭哥儿已经过了满月礼。
三堂姐正抱着旭哥儿在屋子里走,听说赵凌给孩子取了名字,她笑着对正呼呼大睡的旭哥儿笑道:“初一,听见没有,你爹爹给你取名字了。从今天起,你就叫赵旭了。”然后问起赵凌来:“那边的仗打得如何了?”
旭哥儿是五月初一生的,傅庭筠就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初一。
“说那些苗人叛乱,实因苛捐杂税太重。”她将赵凌的信仔细地原样叠好,放在旁边的大红描金匣子里,“他只杀魁首,安抚众人,又奏请了皇上,重新制定税赋,并在各县衙立碑为证,自进入五月,他所到之处苗蛮闻之而降,最多不过两三个月,苗乱就可平定。”
三堂姐不由拊掌:“阿弥陀佛,这就好,这就好!”
傅庭筠笑道:“还是皇恩浩荡——若不是皇上同意了重新制定税赋,哪能这么快就平定了苗乱。”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九妹夫的运程。”三堂姐笑道,“要不然那苗人作乱这么多年,怎么九妹夫一去就平定了呢?”
傅庭筠倒希望赵凌总有这样的运程才好。随后想起三姐夫来,就问起三姐夫起复的事:“还没有什么消息吗?”
三堂姐笑道:“几个偏远小县的县令都已定了人,都察院御史和通政司的经历还空着,何况吏部左给事中?你姐夫说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让我们不要着急。”
自从傅庭筠生了旭哥儿,三堂姐几乎早出晚归,每天都泡在史家胡同。一来是觉得傅庭筠这边没个长辈,她是做姐姐的,傅庭筠又是需要静养的时候,她理应来照顾照顾。二来心中也很是愧疚。总觉得若不是为了他们家的事,傅庭筠不至于提前两三天就发作了。
三姐夫的事自从那天就没有了下文,他们夫妻都很是着急。可傅庭筠在月子里,肁先生那里也去过了,他们该做的都做了,三姐夫反而怕傅庭筠担心急坏了身子,反复地叮嘱三堂姐:“若是九妹妹问起来,你就跟她说,有我和七妹夫盯着,让她不要着急。庙堂上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才有了三堂姐这番话。
傅庭筠却觉得这件事拖得时间太长了。
她不由蹙眉:“若我是分管吏部之人,这么多人盯着,就应该快刀斩乱麻才是。拖的时间越长,知道吏部左给事中空缺的人就越多,来走门子的人就越多。位置只有一个,答应了你就得罪了他。不如早点决定下来,一句‘你说迟了’就能推个干干净净……”她说着,肃然道,“不行,还得再去趟潭柘寺才好。”
“不行!”三堂姐毅然拒绝,“你给我好生歇着。你若是着急,等会你姐夫过来,你亲自问问他就是了,万万不可能再车马劳累了。这可是六月,坐着都是一身的汗,何况你才刚出月子。”说到最后,语气中已隐隐带着几分哀求。
傅庭筠汗颜。
三堂姐找了把羽扇给她扇风。
珍珠走进来禀道:“太太,三姨老爷过来了。”
傅庭筠就朝三堂姐望去。
三堂姐只得道:“那请三姨老爷到内院的厅堂说话吧!”
珍珠朝傅庭筠望去,见她点了头,这才笑着退了下去,把三姐夫请到了厅堂。
三个人分主次坐下,刚上了茶,还没来得及说话,蔻儿进来禀道:“七姨老爷来了。”
傅庭筠忙吩咐蔻儿将人也迎到厅堂来。
蔻儿应声而去。
不一会,外面就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三姐夫正想打趣七姐夫几句,帘子一动,七姐夫竟然自己撩着帘子就大步走了进来。
“我去三姐夫那里,听三姐夫的家人说您们都在史家胡同,我又赶了过来。”他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我刚从兵马胡同那边过来,沈阁老致仕,莫阁老因太仓库之事被革职查办,皇上点了钱东林,陈丹亭入阁,钱东林接替沈阁老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丹亭接替莫阁老,任了文华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六部衙门就在兵马胡同。
三姐夫“啊”地一声站了起来,激动地道:“此言当真?”
傅庭筠和三堂姐也不由地站了起来,纷纷问是怎么一回事。
七姐夫笑道:“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今天一早去兵马胡同原来是想问问三姐夫的事,不曾想却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又道,“消息是从吏部传出来的,据说今天早朝过后,钱东林和陈丹亭已进宫谢恩去了。最迟晌午就有正式的公文张贴出来。”
三姐夫坐不住了,拉了七姐夫:“走,我们去看看!”
这么说来,俞阁老的愿望落空了啰!
傅庭筠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俞家终于踢到了铁板,担心的是三姐夫之事因此而有了变化。
她忙吩咐宝书跟着一起过去。
宝书是赵凌从宣府送过来的小厮之一,还有一个叫月川,都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一双眼睛明亮灵活,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们跟着阿森学规矩不过月余,应付差事已毫无差错。
三堂姐就问傅庭筠:“钱东林和陈丹亭是什么人啊?”
傅庭筠摇头:“我也不知道。”
“看来只有等你姐夫回来再问他了!”三堂姐喃喃地道,心里却忐忑不安地想丈夫的事会不会因此而横生枝节。
两姊妹各想着各的心事,却想的是同一件事。
一时间,屋子里安静下来,静悄悄没有一点声响。
……
相比史家胡同赵家的静谧,夹道街俞府此时却如惊涛拍岸。
俞阁老几次拿起手中的砚台想砸出去,看到忧心忡忡地站在面前的儿子,他都强忍着将砚台放了下来。
俞敬修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见父亲不好受,他不由义愤填膺:“爹,哪有这种事?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少詹士国子监祭酒这等从未主政一方的人竟然直接进了内阁,那掌院学士还任了首辅,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惹人笑话吗?爹,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其他办法?”俞阁老苦笑,望着儿子的目光黯然而没有神采,“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我们都以为皇上是要对沈阁老下手,谁知道皇上却剑指了莫英伯……你觉得,这样的皇上,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钱东林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好,是少詹士也好,皇上恐怕都不会在意,他要的,不过是个听话的首辅罢了……”
俞敬修不由默然。
俞阁老看着便强打起精神来大声笑了数声,道:“好了,德圃,你也别泄气。我没做成首辅更好,你正好去吏部。”说着,鼓励般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干。爹爹等着你加官进爵,拜相入阁的那一天。这可比我自己做首辅更让我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