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大晴天之后,乡下的土路终于晒干了,陈大和顾筱筱的婚事也定了下来。
婚礼当天,路上围着不少看热闹的人。当然不止是看新娘,主要是听说新娘坐着大汽车来的,更想见识见识大汽车长啥样。
这婚礼跟以往不一样,没有吉时,没有礼数,但那是因为顾家不懂套数,陈大也是没办法。
尽管如此,陈大还是尽可能的把自己这边礼数做到位。所以接新娘也不是他一个人光溜溜的站在村口接。待差不多的点,他这边安排两个人去镇上迎接,还找了俩年轻姑娘算是现代说法的伴娘,他自己跟俩伴娘在村口等着。
鞭炮,红纸包,喜糖,该有的都让人准备的齐齐当当。
等了大约半小时,一辆汽车披着一层金灿灿的光芒晃晃悠悠出现大家的视野中。
那时髦和气派与乡村小路显得格格不入。
李二牛和贺景之是陈大这边安排的迎亲人。俩人骑车二八杠自行车嘿哧嘿哧的走在骑车前头,不仅是迎亲,也是领路的,还要负责放鞭炮。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俩骑着的是两个轮子,还要确保不被后面的四个轮子超了,不然这还算啥迎亲带路呀!
所以他俩一路上眼都不带眨的,卯足了劲的蹬着自行车。
“二牛,你腿酸不?”贺景之一边骑一边问他。
“废话,老子胯裆都磨出泡了。”一路上两腿就没消停过,关键是,他们迎的够远。
确切的说,是顾筱筱他们太能磨叽了,害的他们在镇上没迎到人,只能又往前接着去迎。
迎亲迎亲,也不能站在那迎呀!
骑车开过来,路边看热闹的人眼睛一下子就看直了。要知道,这辆车不知道是多少人一辈子唯一的见识。
车里,顾筱筱看着这么多人给面子来迎接,就把车窗摇下来,主动跟外面打起了招呼。
顾母虽说不瞒这门亲事,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不满意也只能藏在心底,面上还是挂着喜悦的笑脸。手里抓着喜糖一把一把的往外撒。
那豪爽的架势,别提有多阔气了。
要知道,别人家办喜事,喜糖都是抠抠巴巴的给,一次顶多也就两块,能不给的都尽量糊弄过去,像他们这样撒喜糖的还是头一回见。
这可把大家伙高兴坏了,一把喜糖撒出来,大家就哄抢起来。有些个别的还因为一块糖抢红了脸,看着也是好笑。
顾母看着两个人因为一块糖吵起来,冷嗤一声,“看看这些个人,因为一块糖都能吵起来,活该他们只能种地。”
“妈你小点声,人家都听见了。”车窗是开车着,路两边都是看热闹的人,加上路又不宽,很容易被人听见。
“听见怕什么?难道我说的有错吗?”
“妈你真扫兴。”顾筱筱直接把糖拿过来,抓了一把就往车外撒了出去。还不忘叫人家一会再去陈大家讨点喜点吃。
给了那么多喜糖已经算是阔气人家干的事了,居然还有喜点讨。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喜点是啥玩意,但是出自有钱人家的东西,还能差了?
自然是不会差的,相反,大家都觉得肯定又是啥时髦的东西。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
大家本来打算看完了热闹就下地掰玉米去了,这已经是秋收时节,要不是之前一直下雨,玉米早就能掰了。但是现在哪还有心思去掰玉米呀,咋的也得把喜点讨到手再说。
等汽车走过之后,围观的人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有人感叹有钱人真好!发喜糖都是眼睛不眨的往外撒。
也有人说,陈大娶得这个新娘子可真大方,还没到婆家就主动热情的跟邻居打招呼了。
但是这话多少存在点贬义。
毕竟人们心目中的新娘子都是羞羞答答的,特别是结婚这一天,新娘子是不能说话的。
还有人说,这婚期改来改去的,总算挑了个大晴天,就是不知道往后这日子能不能过的像今天的太阳一样红火。
车子在震耳的鞭炮声中缓缓到了村口。原本一脚油门的路程,人家足足走了十分钟。
陈大站在村头望着那是一个急啊!要是他能拽得动,他就直接冲上去把车子拽过来完事。
车子停下来,一群小娃子嗖的一下围了上来,把一辆汽车围的结结实实。
李婶子是请的临时媒婆,负责一些琐碎的事。她上前说了一通喜话,然后塞了一个红纸包到车里,那里面包的是钱。一般新娘拿了钱就下车了。
但是一群小崽子把车子围的结结实实的,车门哪里还打得开?
“给喜糖……给喜糖……不给喜糖不让下车……”大胖带头喊道。
其它小崽子跟着一起吆喝起来。
陈大早有准备,从地上把篮子提起来递给媒婆,这种事都是媒婆来办。
李婶子给小崽子们一人发了两块糖,那糖发的她肉疼。
“行了行了,喜糖到手就赶紧玩去吧。”李婶子说道。
“还有新娘子家没发呢。”大胖不干,转首对车里的顾筱筱说:“新娘子发喜糖,不发喜糖不让下车。”
顾母看着一群脏兮兮,黑不溜秋的孩子,一脸嫌弃,“瞧瞧这群孩子,跟一群土匪似得。”
“妈,人家这是闹喜,你不懂。”顾筱筱把糖拿出来,抓着就往外撒,“你们自己抢,抢不到可不能怪我。”
小崽子们速度快的很,糖还没落到就在半空中给借走了。各自矮的小崽子只能干看着好吃的糖进了别人的口袋。
“不行不行,我们个小的抢不着呀。”小个子的着急的喊道。
这把顾筱筱都得直乐,她又抓起一把糖,使劲的抛到他们身后去。这下小崽子们都跑开了,车门也能打开了。
“新娘子下车咯”李婶子拖拉着声喊起来。
李二牛在旁赶紧把鞭炮点起来。
陈大走过来,从车里把顾筱筱接下来。她一身喜庆的打扮,红裙子,红帽子,红手套,红皮鞋,脸蛋也擦的红彤彤的,看上去比平时好看了不少。,“ ”
婚礼当天,路上围着不少看热闹的人。当然不止是看新娘,主要是听说新娘坐着大汽车来的,更想见识见识大汽车长啥样。
这婚礼跟以往不一样,没有吉时,没有礼数,但那是因为顾家不懂套数,陈大也是没办法。
尽管如此,陈大还是尽可能的把自己这边礼数做到位。所以接新娘也不是他一个人光溜溜的站在村口接。待差不多的点,他这边安排两个人去镇上迎接,还找了俩年轻姑娘算是现代说法的伴娘,他自己跟俩伴娘在村口等着。
鞭炮,红纸包,喜糖,该有的都让人准备的齐齐当当。
等了大约半小时,一辆汽车披着一层金灿灿的光芒晃晃悠悠出现大家的视野中。
那时髦和气派与乡村小路显得格格不入。
李二牛和贺景之是陈大这边安排的迎亲人。俩人骑车二八杠自行车嘿哧嘿哧的走在骑车前头,不仅是迎亲,也是领路的,还要负责放鞭炮。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俩骑着的是两个轮子,还要确保不被后面的四个轮子超了,不然这还算啥迎亲带路呀!
所以他俩一路上眼都不带眨的,卯足了劲的蹬着自行车。
“二牛,你腿酸不?”贺景之一边骑一边问他。
“废话,老子胯裆都磨出泡了。”一路上两腿就没消停过,关键是,他们迎的够远。
确切的说,是顾筱筱他们太能磨叽了,害的他们在镇上没迎到人,只能又往前接着去迎。
迎亲迎亲,也不能站在那迎呀!
骑车开过来,路边看热闹的人眼睛一下子就看直了。要知道,这辆车不知道是多少人一辈子唯一的见识。
车里,顾筱筱看着这么多人给面子来迎接,就把车窗摇下来,主动跟外面打起了招呼。
顾母虽说不瞒这门亲事,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不满意也只能藏在心底,面上还是挂着喜悦的笑脸。手里抓着喜糖一把一把的往外撒。
那豪爽的架势,别提有多阔气了。
要知道,别人家办喜事,喜糖都是抠抠巴巴的给,一次顶多也就两块,能不给的都尽量糊弄过去,像他们这样撒喜糖的还是头一回见。
这可把大家伙高兴坏了,一把喜糖撒出来,大家就哄抢起来。有些个别的还因为一块糖抢红了脸,看着也是好笑。
顾母看着两个人因为一块糖吵起来,冷嗤一声,“看看这些个人,因为一块糖都能吵起来,活该他们只能种地。”
“妈你小点声,人家都听见了。”车窗是开车着,路两边都是看热闹的人,加上路又不宽,很容易被人听见。
“听见怕什么?难道我说的有错吗?”
“妈你真扫兴。”顾筱筱直接把糖拿过来,抓了一把就往车外撒了出去。还不忘叫人家一会再去陈大家讨点喜点吃。
给了那么多喜糖已经算是阔气人家干的事了,居然还有喜点讨。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喜点是啥玩意,但是出自有钱人家的东西,还能差了?
自然是不会差的,相反,大家都觉得肯定又是啥时髦的东西。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
大家本来打算看完了热闹就下地掰玉米去了,这已经是秋收时节,要不是之前一直下雨,玉米早就能掰了。但是现在哪还有心思去掰玉米呀,咋的也得把喜点讨到手再说。
等汽车走过之后,围观的人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有人感叹有钱人真好!发喜糖都是眼睛不眨的往外撒。
也有人说,陈大娶得这个新娘子可真大方,还没到婆家就主动热情的跟邻居打招呼了。
但是这话多少存在点贬义。
毕竟人们心目中的新娘子都是羞羞答答的,特别是结婚这一天,新娘子是不能说话的。
还有人说,这婚期改来改去的,总算挑了个大晴天,就是不知道往后这日子能不能过的像今天的太阳一样红火。
车子在震耳的鞭炮声中缓缓到了村口。原本一脚油门的路程,人家足足走了十分钟。
陈大站在村头望着那是一个急啊!要是他能拽得动,他就直接冲上去把车子拽过来完事。
车子停下来,一群小娃子嗖的一下围了上来,把一辆汽车围的结结实实。
李婶子是请的临时媒婆,负责一些琐碎的事。她上前说了一通喜话,然后塞了一个红纸包到车里,那里面包的是钱。一般新娘拿了钱就下车了。
但是一群小崽子把车子围的结结实实的,车门哪里还打得开?
“给喜糖……给喜糖……不给喜糖不让下车……”大胖带头喊道。
其它小崽子跟着一起吆喝起来。
陈大早有准备,从地上把篮子提起来递给媒婆,这种事都是媒婆来办。
李婶子给小崽子们一人发了两块糖,那糖发的她肉疼。
“行了行了,喜糖到手就赶紧玩去吧。”李婶子说道。
“还有新娘子家没发呢。”大胖不干,转首对车里的顾筱筱说:“新娘子发喜糖,不发喜糖不让下车。”
顾母看着一群脏兮兮,黑不溜秋的孩子,一脸嫌弃,“瞧瞧这群孩子,跟一群土匪似得。”
“妈,人家这是闹喜,你不懂。”顾筱筱把糖拿出来,抓着就往外撒,“你们自己抢,抢不到可不能怪我。”
小崽子们速度快的很,糖还没落到就在半空中给借走了。各自矮的小崽子只能干看着好吃的糖进了别人的口袋。
“不行不行,我们个小的抢不着呀。”小个子的着急的喊道。
这把顾筱筱都得直乐,她又抓起一把糖,使劲的抛到他们身后去。这下小崽子们都跑开了,车门也能打开了。
“新娘子下车咯”李婶子拖拉着声喊起来。
李二牛在旁赶紧把鞭炮点起来。
陈大走过来,从车里把顾筱筱接下来。她一身喜庆的打扮,红裙子,红帽子,红手套,红皮鞋,脸蛋也擦的红彤彤的,看上去比平时好看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