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言情小说 www.dushu.run】,提供真正已完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新封邱门几乎已经到了外城边上,季清菱当日买的房子也并不在马行街上,四周不过是些寻常住户而已,这些砖块木料堆在一旁,并不挡着行路,是以也无人去管。
季清菱听顾延章解释,便也瞥了一眼那半露出地面、才挖到一半的沟渠,只暗暗觉得奇怪。
她虽然在京城时日不算长,可从前看朝中邸报也好,看街头卖的小报也罢,自上到下,对城中修渠之事,俱是重视无匹。
无他,全是众人切身利益。
京城之中又四河以通漕运,其中汴河漕运最多,黄河与汴河水流最大,无论城内也好,京畿其他二十余县镇也罢,都是年年决堤,差别不过是决口大或是决口小而已。
堤坝一决,沟渠一毁,首当其冲的便是京畿百姓,一回两回还好,年年来上一回,谁人还敢不重视?
太宗皇帝从前在时,曾亲自上堤督监禁军堵黄河决口,口称“京城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等到了赵芮,更是下了明令,年年都要疏通一回京中沟渠,还特地设了河渠司专管此事,复又到得春夏起汛时派人守护堤坝,唯恐遇事时不及拦阻,叫水决了堤,由此可见其中厉害。
可眼下季清菱转头去看那沟渠,当中淤泥、垃圾堵得严严实实的,哪里像是每年都疏通的模样,分明是许多年没人打理过了。
她怕是自己错了眼,便把左手勒了一下缰绳,打马走得近了好仔细辨看,又忍不住用手顺着那沟渠比了比方向,复才回头问道:“五哥,我认不出来,你说这一条沟是不是接五丈河的?”
顾延章跟着打马上前,认真看了一回,只是那沟渠被堵得不行,实在也不太看得出方向,便道:“我也认不出来,瞧着不像是同五丈河,倒像是拿来给后头那条明河分流的。”
季清菱皱眉道:“堵成这样,不管通哪一处,怕是都没有什么用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两人不过见了聊几句,俱是没有放在心上,一转马头,本要抛到脑后,谁料得才走了没多远,便见得前头一户人家外头围了不少人,吵吵嚷嚷的不算,还把大半条路都给堵了,也不晓得在闹些什么。
这一处虽是临街,那街道并不大,季清菱骑着马,见四处都是人,生怕起了碰撞,连忙拉了缰绳,把速度放得慢了。
顾延章行在前头开路,季清菱跟在后面,两人骑在马上,视野开阔,正把前边的场面尽收眼底。
原是一间房舍外头站着两个官差,另有一个老者袖着手,正同对面的几人说话。
那几人里头有老妇,有两个小儿,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老妇手里举着个棒槌,声音尖利,不像是打喉咙里出来的,倒像是戏班子里练过一般,从丹田之中发的声,那头一叫,半条街都听得到。
“姓胡的,你要欺负我老邓家无人!我这孤儿老小的,你若是敢动得一下,我也不上衙门去告——自晓得你们官官相护,我们这平头百姓的,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只到了夜间,你要记得把屋里头的门给锁紧了,出了事,只管哭就是了,莫要来寻我!”
那老妇一面骂,一面把那棒槌举过头顶,将声音特又加大了几分,威胁道:“我家那个活的时候常去你那屋头,识得往你家走的路,你要断他祖宗香火,就别怪他半夜去敲你的门!”
又嘶声叫道:“你个老**活得腻了自不怕死,也不帮儿孙积点福,就不怕你那儿媳妇生下的孙儿没**吗!”
眼见这老妇越骂越凶,已是把自己全身上下都骂了一遍,又开始问候自家祖宗八代,那老者终于按捺不住,打断他道:“他二娘,我哪里就造孽了?老邓家原是二等户,京中修渠,怎的就不用调用了?按着规矩,旁人都能出人,偏你家就不能出了?”
那老妇挥着手中的棒槌就要冲上前去,幸而被身后的少年拦住,偏她十分不平,恨声骂道:“我老邓家怎么就二等户了?!你去里头数数,我家才几丁人?我怎的出人,你把我这老不死的拉去修渠算了!”
那老者指着对面的少年道:“邓四难道竟不是人了?”
那老妇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骂道:“姓胡的,你还有没有良心,我老邓家就这一个剩的,你还要他去修渠!年前我家老二那渠难道竟白修了吗!五丈河那一处的暗渠是谁人去搬的砖?难道竟无我家二郎的名字?”
她年纪虽大,力气却不小,口中骂着,手里头的那根棒槌已是裹挟着劲风甩了过去,幸而准头差,没有打到对面老头的身上。
后头人听得风声不对,连忙让开,那棒槌狠狠砸在地上,骨碌碌滚了一丈远,便这般雷声大、雨点小地停住了。
那老者身后站着的两名官差见势不对,立时就要上前,被那老者挡了。
那老头见老妇凶神恶煞的模样,也不太敢动,忙就在原地站定了道:“年前修的是五丈河,今日却是要去通汴河,也不叫你家邓四白做,通得好了,今岁城中不内涝,你家一般也能得了好处,等邓二回来,也得休息,不用再去卖力,岂不是好?”
老妇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对着四周围观的人道:“大家可都在此处,都听他说的这是什么屁话!年前去修五丈河的时候,一般是说要去同汴河,好了,通来通去,结果通了五丈河!五丈河打哪一处走,汴河打哪一处走,姓胡的,你是真傻,还是装傻?!”
她起了个头,人群中便有人跟着起哄道:“胡里正,五丈河打御街、州桥走,便是通得再干净,也与我们新封邱门无关啊!汴河不通,去通五丈河,你拿了我们卖的苦力去讨好那些个当官的,你自家房舍不在此处,我们却是还要穿衣吃饭的!”
又有人跟着道:“你当我们不识字,就不知事了?说书的早说过,先皇原来定了要一年通一次汴渠的,一年还要在汴河里头浚河沙,你们拿了我们的银钱,又抽了此处的人去服役,却不浚汴渠,也不挖杀,拿去通什么五丈河,我只问,你是要脸还是不要脸?”
一时人群中嘘声连连。
那老者见势不妙,更见事情好似是闹大了,不敢多留,带着两个官兵灰溜溜走了。
老妇把人撵走,复才对着场中人谢道:“多亏大家伙今日帮忙,若只有我一家,怕是已被他们逼得把人拉去了。”
众人各自摆手,有人道:“实是看不下去,只他二娘,这般拖得了一时,也拖不得一世,早早晚晚还是要来寻你的。”
老妇也叹道:“实是不行,便把这屋子暂且赁了出去,拿钱去买了徭役,等我家二郎回来再赎……这一回二回的,年年都说要通渠浚河,年年抽人去了,也不见当真浚河,不过把御街那一条子吃皇粮的护住了,我们这些出了力还要受苦……”
有人便道:“去岁是小年,今年洪涝怕要遭大年,年前说要修暗渠,人已是抽走了,也没见修,你看外头那沟才挖了几锹,哪里扛得住汴河发的大水。若不是一家生计俱在此处,我当真想要搬得去其余地方,等水过了再回来!”
旁人回道:“这梦倒是做得好,等你带着一家老小从他州回来,好家伙,回得屋,连门都不用开了!”
“怎的不用开了?”又另有人搭腔问道。
那人便道:“门自是被冲走了,哪里还要开什么门?”
众人一阵笑,笑过之后,俱是十分唏嘘,却也只好散得开去,各自归家。
那妇人忙上前把那棒槌捡了回去,又几个小的扯回家,复才把门关了。
季清菱看得这一场闹剧,虽是不知前因后果,可听得他们说话,多多少少也推测出几分来。
她就问顾延章道:“五哥,京中不是有河渠司管着通渠浚河吗?怎的听他们的口气,竟像是无人管的样子?五丈河自有五丈河的工,怎么到得要抽新封邱门这一处了?”
“原是有河渠司管,只这一处权小事多,处处都问他要人,他那一处乃是例行浚河,可常有阁门坻侯领了差事要修渠,因手头人少,差事也急,便问河渠司讨。”
阁门坻侯阁门坻侯多是武官清要之职,能得此位的,多半不是宗室,便是皇亲,拔根汗毛都有象腿粗,与之相比,管勾河渠司的人便似那秋后的蚂蚱一般,但凡挣得用力些,便要把自己的两条小而细长的蚂蚱腿给蹬脱了,如何敢驳,自然只好老老实实听命。
如此一来,以浚河修汴渠名义抽走的壮丁,多半俱是跑去通那御街、州桥、浚仪桥坊等高官显贵聚集之处,剩得外城的百姓无人管。而本该年年清浚的汴河、五丈河、黄河、惠民河,往往过了四五年,也未必能得到一次疏通。
河里泥沙越积越多,越多就越难清,而沟渠攒得几年不浚通,已是连孔洞都堵死了,更难处置。
是以一旦闹了大涝,从来都是外城厉害过内城,内城里头远离大内之处又厉害过靠近大内之处。
“虽说京城里头年年闹水,黄河、汴河年年决堤,不能全怪通渠浚河做得不好,可若是做得好了,当能减缓几分罢?”季清菱不由得问道。
顾延章道:“也未必好说,从前在良山读书时,先生带着我们一齐分析过,其实从前黄河、汴河也一般经过此处,却从未有今时洪涝,归根结底,还是漕运之故。”
京城人口数百万之巨,无论衣、食、住、行,自然都不可能自给自足,全靠城中四河漕运,而其中汴河漕运运量最大,行船最多,这几年间单单是汴河漕运的粮谷之数,已是逐渐从原本的三百余万石,变为了七百余万石。
几乎可以说,全靠着汴河漕运,养活了京城这数百万人。
正因如此,这一条河的畅通,便成了关乎民生的大事。
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汴河停运一天,京城之中的物价都要随之上涨。
影响如此巨大,汴河的水流、水速等等,自然是最为要紧的,唯有水速、水位合宜,才好叫船只轻易行于其上。
可正因如此,原本汇入汴河的许多小江小流便被拦阻,剩得黄河汇入,带入泥沙不说,源自清溪小流的活水也少了,又为了保持畅通,不能如同其他几河一般停航清渠,自然导致泥沙越多,河床越高。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回环。
停了汴河通渠,便要影响民生,可若不修渠浚河,等到洪涝来了,更是影响民生。
这问题如此之复杂,数十年里,大晋朝堂便没有停止过为此争论,可以说一朝之臣,没有几个不能对通渠说上几句的,可到得现在,依旧没能将其解决。
不是没有办法。
办法多得很,可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往往解决了这一项,又冒出了另一项。偏偏党争之事自建朝起就有,常有做了事出了毛病,还未来得及解决,便被敌党抓着攻讦。
本就难度大,朝堂里头还心不齐,力全往反方向走,如何能处置好?
顾延章为官数年,任提点刑狱司副使之时,因巡察京畿二十余县镇,对水利之时多多少少也看过一些,此时同季清菱简单说了说,虽然算不上十分精通,却是条理清晰。
两人边行边聊,很快就到了地方。
松香等人早在门口候着。
季清菱翻身下马,正要同顾延章一并进去,却听得后头有人说话,转头一看,正是方才在路上看到的那“胡里正”同两名官差。
见得季清菱同顾延章两个,那胡里正面上也十分意外,奇道:“那杨满儿不住此处了吗?”
松香便上前应道:“我主家正是此处原主,不知老员外您这一处却是有什么事?”
胡里正见得顾、季二人,眼睛倒是伶俐,连忙上前打了个招呼,又道:“正是为了汴渠的徭役而来……只不知道?”
松香回道:“原来那租户搬走了,我家官人已是收回此处。”
新封邱门几乎已经到了外城边上,季清菱当日买的房子也并不在马行街上,四周不过是些寻常住户而已,这些砖块木料堆在一旁,并不挡着行路,是以也无人去管。
季清菱听顾延章解释,便也瞥了一眼那半露出地面、才挖到一半的沟渠,只暗暗觉得奇怪。
她虽然在京城时日不算长,可从前看朝中邸报也好,看街头卖的小报也罢,自上到下,对城中修渠之事,俱是重视无匹。
无他,全是众人切身利益。
京城之中又四河以通漕运,其中汴河漕运最多,黄河与汴河水流最大,无论城内也好,京畿其他二十余县镇也罢,都是年年决堤,差别不过是决口大或是决口小而已。
堤坝一决,沟渠一毁,首当其冲的便是京畿百姓,一回两回还好,年年来上一回,谁人还敢不重视?
太宗皇帝从前在时,曾亲自上堤督监禁军堵黄河决口,口称“京城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等到了赵芮,更是下了明令,年年都要疏通一回京中沟渠,还特地设了河渠司专管此事,复又到得春夏起汛时派人守护堤坝,唯恐遇事时不及拦阻,叫水决了堤,由此可见其中厉害。
可眼下季清菱转头去看那沟渠,当中淤泥、垃圾堵得严严实实的,哪里像是每年都疏通的模样,分明是许多年没人打理过了。
她怕是自己错了眼,便把左手勒了一下缰绳,打马走得近了好仔细辨看,又忍不住用手顺着那沟渠比了比方向,复才回头问道:“五哥,我认不出来,你说这一条沟是不是接五丈河的?”
顾延章跟着打马上前,认真看了一回,只是那沟渠被堵得不行,实在也不太看得出方向,便道:“我也认不出来,瞧着不像是同五丈河,倒像是拿来给后头那条明河分流的。”
季清菱皱眉道:“堵成这样,不管通哪一处,怕是都没有什么用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两人不过见了聊几句,俱是没有放在心上,一转马头,本要抛到脑后,谁料得才走了没多远,便见得前头一户人家外头围了不少人,吵吵嚷嚷的不算,还把大半条路都给堵了,也不晓得在闹些什么。
这一处虽是临街,那街道并不大,季清菱骑着马,见四处都是人,生怕起了碰撞,连忙拉了缰绳,把速度放得慢了。
顾延章行在前头开路,季清菱跟在后面,两人骑在马上,视野开阔,正把前边的场面尽收眼底。
原是一间房舍外头站着两个官差,另有一个老者袖着手,正同对面的几人说话。
那几人里头有老妇,有两个小儿,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老妇手里举着个棒槌,声音尖利,不像是打喉咙里出来的,倒像是戏班子里练过一般,从丹田之中发的声,那头一叫,半条街都听得到。
“姓胡的,你要欺负我老邓家无人!我这孤儿老小的,你若是敢动得一下,我也不上衙门去告——自晓得你们官官相护,我们这平头百姓的,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只到了夜间,你要记得把屋里头的门给锁紧了,出了事,只管哭就是了,莫要来寻我!”
那老妇一面骂,一面把那棒槌举过头顶,将声音特又加大了几分,威胁道:“我家那个活的时候常去你那屋头,识得往你家走的路,你要断他祖宗香火,就别怪他半夜去敲你的门!”
又嘶声叫道:“你个老**活得腻了自不怕死,也不帮儿孙积点福,就不怕你那儿媳妇生下的孙儿没**吗!”
眼见这老妇越骂越凶,已是把自己全身上下都骂了一遍,又开始问候自家祖宗八代,那老者终于按捺不住,打断他道:“他二娘,我哪里就造孽了?老邓家原是二等户,京中修渠,怎的就不用调用了?按着规矩,旁人都能出人,偏你家就不能出了?”
那老妇挥着手中的棒槌就要冲上前去,幸而被身后的少年拦住,偏她十分不平,恨声骂道:“我老邓家怎么就二等户了?!你去里头数数,我家才几丁人?我怎的出人,你把我这老不死的拉去修渠算了!”
那老者指着对面的少年道:“邓四难道竟不是人了?”
那老妇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骂道:“姓胡的,你还有没有良心,我老邓家就这一个剩的,你还要他去修渠!年前我家老二那渠难道竟白修了吗!五丈河那一处的暗渠是谁人去搬的砖?难道竟无我家二郎的名字?”
她年纪虽大,力气却不小,口中骂着,手里头的那根棒槌已是裹挟着劲风甩了过去,幸而准头差,没有打到对面老头的身上。
后头人听得风声不对,连忙让开,那棒槌狠狠砸在地上,骨碌碌滚了一丈远,便这般雷声大、雨点小地停住了。
那老者身后站着的两名官差见势不对,立时就要上前,被那老者挡了。
那老头见老妇凶神恶煞的模样,也不太敢动,忙就在原地站定了道:“年前修的是五丈河,今日却是要去通汴河,也不叫你家邓四白做,通得好了,今岁城中不内涝,你家一般也能得了好处,等邓二回来,也得休息,不用再去卖力,岂不是好?”
老妇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对着四周围观的人道:“大家可都在此处,都听他说的这是什么屁话!年前去修五丈河的时候,一般是说要去同汴河,好了,通来通去,结果通了五丈河!五丈河打哪一处走,汴河打哪一处走,姓胡的,你是真傻,还是装傻?!”
她起了个头,人群中便有人跟着起哄道:“胡里正,五丈河打御街、州桥走,便是通得再干净,也与我们新封邱门无关啊!汴河不通,去通五丈河,你拿了我们卖的苦力去讨好那些个当官的,你自家房舍不在此处,我们却是还要穿衣吃饭的!”
又有人跟着道:“你当我们不识字,就不知事了?说书的早说过,先皇原来定了要一年通一次汴渠的,一年还要在汴河里头浚河沙,你们拿了我们的银钱,又抽了此处的人去服役,却不浚汴渠,也不挖杀,拿去通什么五丈河,我只问,你是要脸还是不要脸?”
一时人群中嘘声连连。
那老者见势不妙,更见事情好似是闹大了,不敢多留,带着两个官兵灰溜溜走了。
老妇把人撵走,复才对着场中人谢道:“多亏大家伙今日帮忙,若只有我一家,怕是已被他们逼得把人拉去了。”
众人各自摆手,有人道:“实是看不下去,只他二娘,这般拖得了一时,也拖不得一世,早早晚晚还是要来寻你的。”
老妇也叹道:“实是不行,便把这屋子暂且赁了出去,拿钱去买了徭役,等我家二郎回来再赎……这一回二回的,年年都说要通渠浚河,年年抽人去了,也不见当真浚河,不过把御街那一条子吃皇粮的护住了,我们这些出了力还要受苦……”
有人便道:“去岁是小年,今年洪涝怕要遭大年,年前说要修暗渠,人已是抽走了,也没见修,你看外头那沟才挖了几锹,哪里扛得住汴河发的大水。若不是一家生计俱在此处,我当真想要搬得去其余地方,等水过了再回来!”
旁人回道:“这梦倒是做得好,等你带着一家老小从他州回来,好家伙,回得屋,连门都不用开了!”
“怎的不用开了?”又另有人搭腔问道。
那人便道:“门自是被冲走了,哪里还要开什么门?”
众人一阵笑,笑过之后,俱是十分唏嘘,却也只好散得开去,各自归家。
那妇人忙上前把那棒槌捡了回去,又几个小的扯回家,复才把门关了。
季清菱看得这一场闹剧,虽是不知前因后果,可听得他们说话,多多少少也推测出几分来。
她就问顾延章道:“五哥,京中不是有河渠司管着通渠浚河吗?怎的听他们的口气,竟像是无人管的样子?五丈河自有五丈河的工,怎么到得要抽新封邱门这一处了?”
“原是有河渠司管,只这一处权小事多,处处都问他要人,他那一处乃是例行浚河,可常有阁门坻侯领了差事要修渠,因手头人少,差事也急,便问河渠司讨。”
阁门坻侯阁门坻侯多是武官清要之职,能得此位的,多半不是宗室,便是皇亲,拔根汗毛都有象腿粗,与之相比,管勾河渠司的人便似那秋后的蚂蚱一般,但凡挣得用力些,便要把自己的两条小而细长的蚂蚱腿给蹬脱了,如何敢驳,自然只好老老实实听命。
如此一来,以浚河修汴渠名义抽走的壮丁,多半俱是跑去通那御街、州桥、浚仪桥坊等高官显贵聚集之处,剩得外城的百姓无人管。而本该年年清浚的汴河、五丈河、黄河、惠民河,往往过了四五年,也未必能得到一次疏通。
河里泥沙越积越多,越多就越难清,而沟渠攒得几年不浚通,已是连孔洞都堵死了,更难处置。
是以一旦闹了大涝,从来都是外城厉害过内城,内城里头远离大内之处又厉害过靠近大内之处。
“虽说京城里头年年闹水,黄河、汴河年年决堤,不能全怪通渠浚河做得不好,可若是做得好了,当能减缓几分罢?”季清菱不由得问道。
顾延章道:“也未必好说,从前在良山读书时,先生带着我们一齐分析过,其实从前黄河、汴河也一般经过此处,却从未有今时洪涝,归根结底,还是漕运之故。”
京城人口数百万之巨,无论衣、食、住、行,自然都不可能自给自足,全靠城中四河漕运,而其中汴河漕运运量最大,行船最多,这几年间单单是汴河漕运的粮谷之数,已是逐渐从原本的三百余万石,变为了七百余万石。
几乎可以说,全靠着汴河漕运,养活了京城这数百万人。
正因如此,这一条河的畅通,便成了关乎民生的大事。
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汴河停运一天,京城之中的物价都要随之上涨。
影响如此巨大,汴河的水流、水速等等,自然是最为要紧的,唯有水速、水位合宜,才好叫船只轻易行于其上。
可正因如此,原本汇入汴河的许多小江小流便被拦阻,剩得黄河汇入,带入泥沙不说,源自清溪小流的活水也少了,又为了保持畅通,不能如同其他几河一般停航清渠,自然导致泥沙越多,河床越高。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回环。
停了汴河通渠,便要影响民生,可若不修渠浚河,等到洪涝来了,更是影响民生。
这问题如此之复杂,数十年里,大晋朝堂便没有停止过为此争论,可以说一朝之臣,没有几个不能对通渠说上几句的,可到得现在,依旧没能将其解决。
不是没有办法。
办法多得很,可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事,往往解决了这一项,又冒出了另一项。偏偏党争之事自建朝起就有,常有做了事出了毛病,还未来得及解决,便被敌党抓着攻讦。
本就难度大,朝堂里头还心不齐,力全往反方向走,如何能处置好?
顾延章为官数年,任提点刑狱司副使之时,因巡察京畿二十余县镇,对水利之时多多少少也看过一些,此时同季清菱简单说了说,虽然算不上十分精通,却是条理清晰。
两人边行边聊,很快就到了地方。
松香等人早在门口候着。
季清菱翻身下马,正要同顾延章一并进去,却听得后头有人说话,转头一看,正是方才在路上看到的那“胡里正”同两名官差。
见得季清菱同顾延章两个,那胡里正面上也十分意外,奇道:“那杨满儿不住此处了吗?”
松香便上前应道:“我主家正是此处原主,不知老员外您这一处却是有什么事?”
胡里正见得顾、季二人,眼睛倒是伶俐,连忙上前打了个招呼,又道:“正是为了汴渠的徭役而来……只不知道?”
松香回道:“原来那租户搬走了,我家官人已是收回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