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状态很悠闲,这天儿不早了,似乎也不着急回去。喝口酒吃个豆,一只手还在桌面上敲打着节拍: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时满眼秋,山边枫叶红似染,不堪回首忆旧游······”
这是越剧《白蛇传》的选段,这口儿本是白娘子的唱腔,这中年人是个男人,而且看起来五十多了,嗓音沙哑,听起来不伦不类。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个悲切的调子,他却摇头晃脑面露微笑惬意。
唐易觉得好笑,虽然没笑出来,但是看了他一眼。
这一看,这个人敲打节拍的手上,带了一个大扳指,引起了唐易的注意。
普通的扳指,当然引不起唐易的注意,这扳指年份很老,白玉底子上带着红色和褐黄两种沁色。这是一件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扳指。
当然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叫扳指,叫做韘(射),直接点明了用途,这是用来射的。
保护手指,利于射箭。有过射箭经历的都知道,放箭的时候,如果弓弦很利,撒手回抽,容易擦伤手指。韘在古代还有个称呼,叫做“机”。扳机这个词儿,最初来源于此。
韘,最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到了春秋战国,已经很流行了。不过流行归流行,不是当佩饰流行,是当做射箭工具流行。而且那个时候的扳指,不少是带着一处柄状凸翼的,也不好看。
当然了,也有不带柄状凸翼的,比如此人手上的这一件就不带。
扳指这个东西,真正作为佩饰大面积流行开来,其实也就是在清代,本来满清以骑射夺天下,所以对扳指很重视,差不多人手一枚。
但是入关坐稳天下之后,八旗子弟就成了被供养,奢靡之风那自然就起来了。贝勒手中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本来是军械,后来成了佩饰,这带动汉人也跟着玩儿起来了。
而且还有了文扳指和武扳指之分。文扳指,就是上面刻点儿诗词花纹,武扳指多是素面。
这个中年男子带的扳指,倒没有柄形凸翼,而是坡形的,上面还带着弦槽。这弦槽本来是搭弦用的,但配合这种特别的坡形,看起来还挺有个性挺漂亮。
扳指现在常见的,都是筒形。坡形的扳指,在早期比较多见,到了明朝基本没了。商代最早出现韘,坡形的很多。实际上,坡形扳指的消失,就是因为扳指后来变成了佩饰。坡形的截面是斜的,显得不够规整,而且把玩起来不太舒服。
能带着这么个东西的人,的确是很少见。钻石戒指倒是贵,可是花钱就能买。这春秋玉扳指却得碰,有钱也未必找到这么完整而且这么漂亮的。
这中年男子注意到了唐易的目光,他可能生性就很随意,一抬手,“小兄弟,你也懂古玩?”
普通话有些拗口,夹杂当地口音,但能听懂。
盯着人家看了,人家也问话了,唐易也不能不理,站起身来,拱拱手,“是啊,您这个可是春秋战国的好玩意儿。”
中年人眼睛一亮,“嗯,北边来的?好眼力啊!过来喝一杯?我再给你看个东西?”
文佳和高太明笑了笑,心说唐易到哪儿都能碰上好东西。
“喝一杯就不用了,我过来陪您小聊两句。”唐易坐到了中年男子这一桌,掏出烟,“吸一支?”
中年男子也不客气,接过烟,“我姓汤,叫我老汤好了,贵姓?”
“免贵姓唐。”唐易也掏出一支烟点上了,心说老汤这个叫法好,尤其是在饭店里,容易让人想到大锅。
老汤又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托在掌心。有的人对玉器有讲究,随身戴的,尤其是贴身戴的,不会让人触碰。唐易看老汤这个拿法儿,就知道不愿让自己碰,便只是看了看。
结果,这仍旧是一块春秋玉佩。
螭龙佩。尖角椭圆,近似扇面,有个十厘米左右的宽度。整体镂雕,虺(hui)螭纹左右对称,主体是以一条龙,龙身还有鳞甲线条,上面中间有一个孔,正好穿绳佩戴。
玉佩这个东西,在华夏的历史太久远了。至于为什么佩玉,有很多说法,比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有五德,等等。但是,玉佩的出现,要比这些个说法更早!换言之,这些个说法,是后来风雅的拔高。
仔细想想,玉佩出现,无非两个相互勾连的功能。第一个实用功能,古人的衣服比较宽大,这个玉佩可以压住衣服,更贴身。但是压住衣服,可以用别的,不一定非要是玉,所以第二个功能就是:显摆。玉器一直是贵重之物,现在玉石翡翠依然如此。
老汤手上的这件螭龙佩,将显摆的功能发挥得很好,因为纹饰比较繁复。不过,这块玉佩,整体沁色有点儿斑驳,虽然经过了长期的佩戴盘玩,整体已经很润了。
“春秋螭龙佩,就是沁色太杂了,不过养得差不多了。”唐易说道。
“好眼力!”老汤竖起大拇指,“这个是我十年前拍卖会上来的,花了八万。”说着得意一笑,“现在,赚它个十倍没问题吧?”
“悬。”唐易却摇摇头,“春秋玉器不管是生坑熟坑,玉佩最多,这块成色一般,也就是能翻个三五倍。”
“哎?”老汤不由又看了一眼唐易,“小兄弟,你不仅有眼力,还这么熟悉行情,莫不是也是做古玩的?”
唐易也没隐瞒,“是,我的确是做古玩生意的。”
“名片有吧?说不定我们还能做买卖!”老汤重新将玉佩挂在腰上,开口说道。
唐易想了想,还是从衣兜里掏出了名片盒,抽出一张名片递了过去。老汤拿起名片,照着唐易的手机号就拨了过去,“我这人最喜欢交朋友,这是我的手机号。”
唐易看了看来电显示,按断把号码存下了。这时候,老汤突然又问道,“看你的名片,应该实力雄厚,不过要是有一笔大批量的货,你能一口吃了么?”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时满眼秋,山边枫叶红似染,不堪回首忆旧游······”
这是越剧《白蛇传》的选段,这口儿本是白娘子的唱腔,这中年人是个男人,而且看起来五十多了,嗓音沙哑,听起来不伦不类。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个悲切的调子,他却摇头晃脑面露微笑惬意。
唐易觉得好笑,虽然没笑出来,但是看了他一眼。
这一看,这个人敲打节拍的手上,带了一个大扳指,引起了唐易的注意。
普通的扳指,当然引不起唐易的注意,这扳指年份很老,白玉底子上带着红色和褐黄两种沁色。这是一件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扳指。
当然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叫扳指,叫做韘(射),直接点明了用途,这是用来射的。
保护手指,利于射箭。有过射箭经历的都知道,放箭的时候,如果弓弦很利,撒手回抽,容易擦伤手指。韘在古代还有个称呼,叫做“机”。扳机这个词儿,最初来源于此。
韘,最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到了春秋战国,已经很流行了。不过流行归流行,不是当佩饰流行,是当做射箭工具流行。而且那个时候的扳指,不少是带着一处柄状凸翼的,也不好看。
当然了,也有不带柄状凸翼的,比如此人手上的这一件就不带。
扳指这个东西,真正作为佩饰大面积流行开来,其实也就是在清代,本来满清以骑射夺天下,所以对扳指很重视,差不多人手一枚。
但是入关坐稳天下之后,八旗子弟就成了被供养,奢靡之风那自然就起来了。贝勒手中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本来是军械,后来成了佩饰,这带动汉人也跟着玩儿起来了。
而且还有了文扳指和武扳指之分。文扳指,就是上面刻点儿诗词花纹,武扳指多是素面。
这个中年男子带的扳指,倒没有柄形凸翼,而是坡形的,上面还带着弦槽。这弦槽本来是搭弦用的,但配合这种特别的坡形,看起来还挺有个性挺漂亮。
扳指现在常见的,都是筒形。坡形的扳指,在早期比较多见,到了明朝基本没了。商代最早出现韘,坡形的很多。实际上,坡形扳指的消失,就是因为扳指后来变成了佩饰。坡形的截面是斜的,显得不够规整,而且把玩起来不太舒服。
能带着这么个东西的人,的确是很少见。钻石戒指倒是贵,可是花钱就能买。这春秋玉扳指却得碰,有钱也未必找到这么完整而且这么漂亮的。
这中年男子注意到了唐易的目光,他可能生性就很随意,一抬手,“小兄弟,你也懂古玩?”
普通话有些拗口,夹杂当地口音,但能听懂。
盯着人家看了,人家也问话了,唐易也不能不理,站起身来,拱拱手,“是啊,您这个可是春秋战国的好玩意儿。”
中年人眼睛一亮,“嗯,北边来的?好眼力啊!过来喝一杯?我再给你看个东西?”
文佳和高太明笑了笑,心说唐易到哪儿都能碰上好东西。
“喝一杯就不用了,我过来陪您小聊两句。”唐易坐到了中年男子这一桌,掏出烟,“吸一支?”
中年男子也不客气,接过烟,“我姓汤,叫我老汤好了,贵姓?”
“免贵姓唐。”唐易也掏出一支烟点上了,心说老汤这个叫法好,尤其是在饭店里,容易让人想到大锅。
老汤又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托在掌心。有的人对玉器有讲究,随身戴的,尤其是贴身戴的,不会让人触碰。唐易看老汤这个拿法儿,就知道不愿让自己碰,便只是看了看。
结果,这仍旧是一块春秋玉佩。
螭龙佩。尖角椭圆,近似扇面,有个十厘米左右的宽度。整体镂雕,虺(hui)螭纹左右对称,主体是以一条龙,龙身还有鳞甲线条,上面中间有一个孔,正好穿绳佩戴。
玉佩这个东西,在华夏的历史太久远了。至于为什么佩玉,有很多说法,比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有五德,等等。但是,玉佩的出现,要比这些个说法更早!换言之,这些个说法,是后来风雅的拔高。
仔细想想,玉佩出现,无非两个相互勾连的功能。第一个实用功能,古人的衣服比较宽大,这个玉佩可以压住衣服,更贴身。但是压住衣服,可以用别的,不一定非要是玉,所以第二个功能就是:显摆。玉器一直是贵重之物,现在玉石翡翠依然如此。
老汤手上的这件螭龙佩,将显摆的功能发挥得很好,因为纹饰比较繁复。不过,这块玉佩,整体沁色有点儿斑驳,虽然经过了长期的佩戴盘玩,整体已经很润了。
“春秋螭龙佩,就是沁色太杂了,不过养得差不多了。”唐易说道。
“好眼力!”老汤竖起大拇指,“这个是我十年前拍卖会上来的,花了八万。”说着得意一笑,“现在,赚它个十倍没问题吧?”
“悬。”唐易却摇摇头,“春秋玉器不管是生坑熟坑,玉佩最多,这块成色一般,也就是能翻个三五倍。”
“哎?”老汤不由又看了一眼唐易,“小兄弟,你不仅有眼力,还这么熟悉行情,莫不是也是做古玩的?”
唐易也没隐瞒,“是,我的确是做古玩生意的。”
“名片有吧?说不定我们还能做买卖!”老汤重新将玉佩挂在腰上,开口说道。
唐易想了想,还是从衣兜里掏出了名片盒,抽出一张名片递了过去。老汤拿起名片,照着唐易的手机号就拨了过去,“我这人最喜欢交朋友,这是我的手机号。”
唐易看了看来电显示,按断把号码存下了。这时候,老汤突然又问道,“看你的名片,应该实力雄厚,不过要是有一笔大批量的货,你能一口吃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