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言情小说 www.dushu.run】,提供真正已完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腊八节之后京城渐渐就开始有了年味,随着小年的到来年味越发浓郁。
国子监和百鸣书院都在腊月二十这一日放了假,一直要到二月初一才开学,这让苏云朵很是羡慕了一把。
因京城离燕山府实在有些远,就算快马加鞭来回也得将近一个月,故而已经进国子监就读的柳玉书自然没法回家过年。
苏诚志请示过陆老太太特地将柳玉书接来了东明坊,一是让他也可以感受一下京城过年的热闹,虽说华阳街那边也有些仆人,可是到底还是孤单了些。二也是让柳玉书在年假期间也能有进步的机会,毕竟东明坊的苏氏一族读书氛围还是相当浓郁的。
柳玉书本还不好意思来东明坊,待他听说苏氏族学虽说也在腊月二十这日放假,每隔五日却会有一场文会,正月里也不例外,那点不好意思就被他抛在了脑后。
苏氏族中的文会在京城很是出名,每次文会总会有苏氏族中的大儒参与,还时不时邀请京城的名士参加,故而苏氏族中的这个文会被许多读书人所向往,请柬却很难求得。
若能住进东明坊,就算还是不能直接参与文会,离文会近了总能让他感受一下气氛,说不定还能得大儒和名士指教的机会。
于是柳玉书在腊月二十一这日,就兴冲冲地带着他那个小书童搬进了东明坊。
苏诚志特地让宁氏将苏泽轩和苏泽臣居住那个院子的厢房腾出来让柳玉书主仆住了进去。
柳玉书也在次日得了腊月二十四那场文会的请柬,顿时就算心里还有些不自在也全被喜悦给冲散了。他来京城也有两个多月了,却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文会,真正让他欣喜若狂。
苏氏二房的年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的。
腊月二十三这日是小年,也是祭灶王爷、送灶王爷的日子。
在民间的传说中灶王爷是天帝派来监视人间的,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会上天去向天帝回报这一年里人间情况,天帝会根据“灶王爷”的回报,或降福,或下灾。
因此人们对这个“灶王爷”很是敬畏,自是不敢得罪他,平时每逢初一、十五还要给灶王爷烧香、供饭,家中有婚丧嫁娶、生孩子、庆祝寿辰、逢年过节也是少不了要给灶王爷烧香,
腊月二十三这日更是毕恭毕敬送他上天。
小年送灶供给灶王爷的礼是很有讲究的,其中用麦芽做成的饴糖必不可少。
这种糖黏度性极高,据说请灶王爷用了这样的糖不仅能黏住灶王爷的嘴,更能甜了灶王爷的心,灶王爷用了这样的糖才会替主家说好话。
苏氏二房祭灶用的饴糖是苏云朵亲自所制,早几日前苏云朵就让人将上好的麦子泡水使其发芽,经过打熬煎炼拉丝最后盘制成饴糖,工艺虽繁琐了些,制出的饴糖是既精巧又香甜。
俗话说“女不祭灶,男不乞巧。”
祭灶的祭品靠女人们准备,可祭灶却只能由男子主持和参与。
这日宁氏亲自盯着厨房的厨娘们准备祭灶用的各种祭品,还亲手用纸叠一匹威风凛凛的神马给灶王爷当坐骑。
有了坐骑自然还要为坐骑准备马粮,不过这个马粮准备起来倒是很方便,取些稻草剪碎加些米和豆子即可。
待备好祭品,时辰也差不多了,苏诚志带着几个儿子焚香、点烛、烧纸、磕头,嘴里念念有词,恭送灶王爷上天并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祭灶完毕自然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就连一向稳重自持的苏泽轩也很是应景地加入了抢食的行列,兄弟三个边抢食边兴高采烈地高喊“送灶大元宝,吃了就睡觉。”
这灶大元宝指的是做成元宝形状的糖糕,里面必定要放黄、白两种糖,代表金银之物。
送灶元宝也是在送灶活动中很重要的祭品之一,为的是祈求来年财源广进。
今年抢食最欢的自然还是苏泽臣,不过在百鸣书院读了一个季的书,苏泽臣比刚来京城的时候懂事多了,那些夸张的动作一是为了烘抬欢乐的气氛,二也是为了给苏泽睿示范,来年抢食就得靠苏泽睿来烘抬这个热烈而欢快气氛了。
一家子恭恭敬敬地送了灶王爷,热热闹闹地抢了食,再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了顿大餐,小年就算是过去了。
送走灶王爷接下来的重点就是一年一次的大扫除。
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是从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的,就是过了千百年依然保留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习俗。
在葛山村的时候,一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就是再邋遢的人家也不例外。
这一日最热闹的莫属于林溪河边了,几乎处处都是清洗蚊帐被褥的妇人,甚至还有人家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
待到将内内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会拿上几件破旧不能再用的东西到村口的老槐树下点火烧掉,称为“送穷”,意思是把那些晦气全部送葬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如今来了京城,虽比不得葛山村的热闹,扫尘自是由仆人们各负其责,并不需要宁氏和苏云朵亲自动手。
不过宁氏和苏云朵还是拿着抹布和鸡毛掸子将各自卧房的边边角角彻底地或抹或掸了一遍,也算是参与其中了。
祭灶和大清扫之后,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
过年的时候很多店家不再营业,而且一直要到元宵时候才会开门重新营业,就算京城也是如此,故而该置办的都要置办齐全。
采买之事自有管事们去操心,却需要宁氏将需要采买的东西开出单子来,丝毫也马虎不得。
宁氏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苏云朵同样没有类似的经验,好在府里还有陆老太太,宁氏和苏云朵用了几乎一日时间商量出需要购置的东西,细细列出单子到陆老太太面前请教。
陆老太太看过之后,虽然另外加了一些,对宁氏的细心和用心显然还是十分满意的。
腊八节之后京城渐渐就开始有了年味,随着小年的到来年味越发浓郁。
国子监和百鸣书院都在腊月二十这一日放了假,一直要到二月初一才开学,这让苏云朵很是羡慕了一把。
因京城离燕山府实在有些远,就算快马加鞭来回也得将近一个月,故而已经进国子监就读的柳玉书自然没法回家过年。
苏诚志请示过陆老太太特地将柳玉书接来了东明坊,一是让他也可以感受一下京城过年的热闹,虽说华阳街那边也有些仆人,可是到底还是孤单了些。二也是让柳玉书在年假期间也能有进步的机会,毕竟东明坊的苏氏一族读书氛围还是相当浓郁的。
柳玉书本还不好意思来东明坊,待他听说苏氏族学虽说也在腊月二十这日放假,每隔五日却会有一场文会,正月里也不例外,那点不好意思就被他抛在了脑后。
苏氏族中的文会在京城很是出名,每次文会总会有苏氏族中的大儒参与,还时不时邀请京城的名士参加,故而苏氏族中的这个文会被许多读书人所向往,请柬却很难求得。
若能住进东明坊,就算还是不能直接参与文会,离文会近了总能让他感受一下气氛,说不定还能得大儒和名士指教的机会。
于是柳玉书在腊月二十一这日,就兴冲冲地带着他那个小书童搬进了东明坊。
苏诚志特地让宁氏将苏泽轩和苏泽臣居住那个院子的厢房腾出来让柳玉书主仆住了进去。
柳玉书也在次日得了腊月二十四那场文会的请柬,顿时就算心里还有些不自在也全被喜悦给冲散了。他来京城也有两个多月了,却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文会,真正让他欣喜若狂。
苏氏二房的年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的。
腊月二十三这日是小年,也是祭灶王爷、送灶王爷的日子。
在民间的传说中灶王爷是天帝派来监视人间的,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会上天去向天帝回报这一年里人间情况,天帝会根据“灶王爷”的回报,或降福,或下灾。
因此人们对这个“灶王爷”很是敬畏,自是不敢得罪他,平时每逢初一、十五还要给灶王爷烧香、供饭,家中有婚丧嫁娶、生孩子、庆祝寿辰、逢年过节也是少不了要给灶王爷烧香,
腊月二十三这日更是毕恭毕敬送他上天。
小年送灶供给灶王爷的礼是很有讲究的,其中用麦芽做成的饴糖必不可少。
这种糖黏度性极高,据说请灶王爷用了这样的糖不仅能黏住灶王爷的嘴,更能甜了灶王爷的心,灶王爷用了这样的糖才会替主家说好话。
苏氏二房祭灶用的饴糖是苏云朵亲自所制,早几日前苏云朵就让人将上好的麦子泡水使其发芽,经过打熬煎炼拉丝最后盘制成饴糖,工艺虽繁琐了些,制出的饴糖是既精巧又香甜。
俗话说“女不祭灶,男不乞巧。”
祭灶的祭品靠女人们准备,可祭灶却只能由男子主持和参与。
这日宁氏亲自盯着厨房的厨娘们准备祭灶用的各种祭品,还亲手用纸叠一匹威风凛凛的神马给灶王爷当坐骑。
有了坐骑自然还要为坐骑准备马粮,不过这个马粮准备起来倒是很方便,取些稻草剪碎加些米和豆子即可。
待备好祭品,时辰也差不多了,苏诚志带着几个儿子焚香、点烛、烧纸、磕头,嘴里念念有词,恭送灶王爷上天并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祭灶完毕自然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就连一向稳重自持的苏泽轩也很是应景地加入了抢食的行列,兄弟三个边抢食边兴高采烈地高喊“送灶大元宝,吃了就睡觉。”
这灶大元宝指的是做成元宝形状的糖糕,里面必定要放黄、白两种糖,代表金银之物。
送灶元宝也是在送灶活动中很重要的祭品之一,为的是祈求来年财源广进。
今年抢食最欢的自然还是苏泽臣,不过在百鸣书院读了一个季的书,苏泽臣比刚来京城的时候懂事多了,那些夸张的动作一是为了烘抬欢乐的气氛,二也是为了给苏泽睿示范,来年抢食就得靠苏泽睿来烘抬这个热烈而欢快气氛了。
一家子恭恭敬敬地送了灶王爷,热热闹闹地抢了食,再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了顿大餐,小年就算是过去了。
送走灶王爷接下来的重点就是一年一次的大扫除。
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是从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的,就是过了千百年依然保留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习俗。
在葛山村的时候,一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就是再邋遢的人家也不例外。
这一日最热闹的莫属于林溪河边了,几乎处处都是清洗蚊帐被褥的妇人,甚至还有人家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
待到将内内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会拿上几件破旧不能再用的东西到村口的老槐树下点火烧掉,称为“送穷”,意思是把那些晦气全部送葬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如今来了京城,虽比不得葛山村的热闹,扫尘自是由仆人们各负其责,并不需要宁氏和苏云朵亲自动手。
不过宁氏和苏云朵还是拿着抹布和鸡毛掸子将各自卧房的边边角角彻底地或抹或掸了一遍,也算是参与其中了。
祭灶和大清扫之后,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
过年的时候很多店家不再营业,而且一直要到元宵时候才会开门重新营业,就算京城也是如此,故而该置办的都要置办齐全。
采买之事自有管事们去操心,却需要宁氏将需要采买的东西开出单子来,丝毫也马虎不得。
宁氏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苏云朵同样没有类似的经验,好在府里还有陆老太太,宁氏和苏云朵用了几乎一日时间商量出需要购置的东西,细细列出单子到陆老太太面前请教。
陆老太太看过之后,虽然另外加了一些,对宁氏的细心和用心显然还是十分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