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凌晨,申州城尚在寒冬中沉睡,晨雾重重,沈府亮了小半夜的灯却悄然熄灭,还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一行人在沈良的带领下穿廊过园,迈出了大门。
门外是一溜整齐的马车,管家王安叔指挥几个下人手脚麻利的往车上装行李,并做加固。
马车根据用途,布置也不同,几辆坐人的,都是青尼覆顶,厚毡铺地,保暖又柔软;另几辆放物件的,则是油布包裹,麻绳绷紧,既防雨雪,又防颠簸。
沈清兰站在台阶上,回首看林氏亲手关门落锁,心中颇为感慨,父亲在申州别驾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几年,她因此打小就在这里长大,虽然母亲和她说过,“为官者,皇命所指,就在家。”也就是说,当官的人,哪有什么安安稳稳、世代不变的居所?但在她小小的心里,还是把这里当成了家,突然离开,明知是高升,仍难免离愁。
她留恋的四处打量,门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引起她的注意,忍不住定睛一瞧,不由愣了一下,告示居然是写给已经消失好几天的梁家母女的,意思是就此别过,好自为之,语气敦厚、诚恳。
这是父亲写的?
沈清兰皱眉,细看一眼,摇摇头,分明是大哥沈之逸的笔迹,大哥写这么一张告示公知世人,当真不错。
也不知梁家母女现在在哪里?
“兰儿,上车了。”林氏已经锁好门,回头喊她。
沈清兰收回心神,匆匆下台阶。
赵妈妈道,“小姐恋旧得很呢,这里毕竟是小姐长大的地方。”
沈清兰不置可否,低头一笑。
突然,只听到浓雾中传来急促的车马声,很快就见两辆马车由远而近,停了下来。
“丰瑜兄,还好我没来迟啊。”随着一声笑呼,马车上下来一个人,正是亲家翁方大人方宏远,紧随其后的是其长子方行安。
“平谦兄,有劳你赶来送行。”
两家多年交情,现在又成了亲家,自是非同一般,沈良和林氏都赶紧迎上去,沈清兰也跟过去行礼。
“咱俩这情分,你又何必见外?”方宏远转身又对沈清兰笑道,“清兰,我今天可是带了任务来的,筎音让我转句话,路途保重,到了会州,莫忘了来信。”
沈清兰也笑,“我也正好有句话要劳烦方伯父转给筎音,千里不远,鸿雁频频。”
大家都笑起来。
两家长辈互诉离情,从公事说到私事,最后,还是林氏会意,插了句言,说是沈家虽然搬走了,但是儿女姻亲不会变,沈家必定会按照当初选定的良辰吉日来迎亲。
方宏远很高兴,虽然他也希望沈家仍在申州,这样女儿就算嫁人也在身边,但女婿有本事能谋得更好的前程,他更欢喜。
双方又说了些话,眼看着时辰不早,准备拱手作别,恰好又有人来,却是郑大人郑昌明带着儿子郑学昀。
郑学昀看到沈清兰,眼睛一亮,过来打招呼。
“兰妹妹,此去会州,一路风霜兼程,切记要照顾好自己,到了那边,给我写封信,也好让我放心,好吗?”
沈清兰心里打了个突,既不是亲人,又不是密友,我给你报平安,算什么呢?婉转回绝,“有劳郑少爷挂念,世道安宁,车马平缓,父母又都在身边,自然是安安稳稳的。”
郑学昀有些失望,还是继续说道,“兰妹妹说的是,我还没去过会州呢,听说那边风土人情迥异于申州,兰妹妹要是得了闲,能不能在信中和我讲讲当地习俗,也让我增长见识?”
“……”沈清兰怎不知他的用意,但两人从小认识,十多年来也没生出情义,当然不愿临走时还惹人家牵肠挂肚,当即拒绝,“郑少爷说笑了,郑少爷博闻广识,就算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在言中早有了解,何须我讲?”
郑学昀见屡屡被拒,郁闷得不行,还想再接再厉,却被林氏岔开。
林氏就在旁边,见他缠着女儿,不由得警铃大作,她其实并不讨厌这个少年,毕竟是看着长大的,曾经也动过心思想把女儿许给他,但后来人选越来越多,就比了下去,歇了这心思,她现在依旧想着穆华景,当然不愿郑学昀粘在女儿身边。
“学昀,过了年,你也该进京了吧?”
“……是的。”郑学昀被点名道姓,只得回答。
林氏笑道,“你与之逸、之潇从小在一起的,他们俩已经先进京了,你要是去了,就去找他们俩,出门在外,大家相互照应。”
郑学昀心中大喜,连连答应,一则,他也想通过沈家兄弟进一步攀上穆华景这棵大树,二则他觉得,只要自己继续保持与沈家兄弟的关系,那么,娶沈清兰还有希望。
沈清兰却没这么多想法,她见母亲接话,立即松口气,悄然后退,拉开距离。
这时,又闻马蹄声急,浓雾之中隐现一骑如飞而来,转瞬间就破雾带风,停在众人面前,卫长钧飞身跃下。
“宜威将军!”方昌明和方宏远愣了下,作揖行礼。
卫长钧虽然是个晚辈后生,但他的赫赫威名和军衔品阶都让在场的长者不得不低头服气,他们敬佩这个年轻人,也不敢不恭,心里还存着攀交情的意图。
卫长钧也没傲慢,拱手还礼,目光却在不远处的沈清兰身上一扫而过,途径郑学昀时,微微一眯,意味不明。
大概是因武将天生性冷,不像文官们温雅儒和,自从他出现,气氛就自然而然的冷下来,话也没什么聊的了,也就到了登车告别的时候了。
一行车马缓缓启动,卫长钧一骑当先,薛扬和胡泽押后,胡泽也学了些功夫,是个话少沉稳的性子,薛扬在沈府进进出出有些日子,慢慢的与他熟路起来。
长长的队伍消失在街头,雾气越来越轻,冬阳已经升起,一缕缕浅金色的阳光穿过雾气稀稀拉拉的洒在情小说檐、街道上,温和而无声的唤醒这座城。
行人渐渐多起来,申州城日复一日如此。
门外是一溜整齐的马车,管家王安叔指挥几个下人手脚麻利的往车上装行李,并做加固。
马车根据用途,布置也不同,几辆坐人的,都是青尼覆顶,厚毡铺地,保暖又柔软;另几辆放物件的,则是油布包裹,麻绳绷紧,既防雨雪,又防颠簸。
沈清兰站在台阶上,回首看林氏亲手关门落锁,心中颇为感慨,父亲在申州别驾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几年,她因此打小就在这里长大,虽然母亲和她说过,“为官者,皇命所指,就在家。”也就是说,当官的人,哪有什么安安稳稳、世代不变的居所?但在她小小的心里,还是把这里当成了家,突然离开,明知是高升,仍难免离愁。
她留恋的四处打量,门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引起她的注意,忍不住定睛一瞧,不由愣了一下,告示居然是写给已经消失好几天的梁家母女的,意思是就此别过,好自为之,语气敦厚、诚恳。
这是父亲写的?
沈清兰皱眉,细看一眼,摇摇头,分明是大哥沈之逸的笔迹,大哥写这么一张告示公知世人,当真不错。
也不知梁家母女现在在哪里?
“兰儿,上车了。”林氏已经锁好门,回头喊她。
沈清兰收回心神,匆匆下台阶。
赵妈妈道,“小姐恋旧得很呢,这里毕竟是小姐长大的地方。”
沈清兰不置可否,低头一笑。
突然,只听到浓雾中传来急促的车马声,很快就见两辆马车由远而近,停了下来。
“丰瑜兄,还好我没来迟啊。”随着一声笑呼,马车上下来一个人,正是亲家翁方大人方宏远,紧随其后的是其长子方行安。
“平谦兄,有劳你赶来送行。”
两家多年交情,现在又成了亲家,自是非同一般,沈良和林氏都赶紧迎上去,沈清兰也跟过去行礼。
“咱俩这情分,你又何必见外?”方宏远转身又对沈清兰笑道,“清兰,我今天可是带了任务来的,筎音让我转句话,路途保重,到了会州,莫忘了来信。”
沈清兰也笑,“我也正好有句话要劳烦方伯父转给筎音,千里不远,鸿雁频频。”
大家都笑起来。
两家长辈互诉离情,从公事说到私事,最后,还是林氏会意,插了句言,说是沈家虽然搬走了,但是儿女姻亲不会变,沈家必定会按照当初选定的良辰吉日来迎亲。
方宏远很高兴,虽然他也希望沈家仍在申州,这样女儿就算嫁人也在身边,但女婿有本事能谋得更好的前程,他更欢喜。
双方又说了些话,眼看着时辰不早,准备拱手作别,恰好又有人来,却是郑大人郑昌明带着儿子郑学昀。
郑学昀看到沈清兰,眼睛一亮,过来打招呼。
“兰妹妹,此去会州,一路风霜兼程,切记要照顾好自己,到了那边,给我写封信,也好让我放心,好吗?”
沈清兰心里打了个突,既不是亲人,又不是密友,我给你报平安,算什么呢?婉转回绝,“有劳郑少爷挂念,世道安宁,车马平缓,父母又都在身边,自然是安安稳稳的。”
郑学昀有些失望,还是继续说道,“兰妹妹说的是,我还没去过会州呢,听说那边风土人情迥异于申州,兰妹妹要是得了闲,能不能在信中和我讲讲当地习俗,也让我增长见识?”
“……”沈清兰怎不知他的用意,但两人从小认识,十多年来也没生出情义,当然不愿临走时还惹人家牵肠挂肚,当即拒绝,“郑少爷说笑了,郑少爷博闻广识,就算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在言中早有了解,何须我讲?”
郑学昀见屡屡被拒,郁闷得不行,还想再接再厉,却被林氏岔开。
林氏就在旁边,见他缠着女儿,不由得警铃大作,她其实并不讨厌这个少年,毕竟是看着长大的,曾经也动过心思想把女儿许给他,但后来人选越来越多,就比了下去,歇了这心思,她现在依旧想着穆华景,当然不愿郑学昀粘在女儿身边。
“学昀,过了年,你也该进京了吧?”
“……是的。”郑学昀被点名道姓,只得回答。
林氏笑道,“你与之逸、之潇从小在一起的,他们俩已经先进京了,你要是去了,就去找他们俩,出门在外,大家相互照应。”
郑学昀心中大喜,连连答应,一则,他也想通过沈家兄弟进一步攀上穆华景这棵大树,二则他觉得,只要自己继续保持与沈家兄弟的关系,那么,娶沈清兰还有希望。
沈清兰却没这么多想法,她见母亲接话,立即松口气,悄然后退,拉开距离。
这时,又闻马蹄声急,浓雾之中隐现一骑如飞而来,转瞬间就破雾带风,停在众人面前,卫长钧飞身跃下。
“宜威将军!”方昌明和方宏远愣了下,作揖行礼。
卫长钧虽然是个晚辈后生,但他的赫赫威名和军衔品阶都让在场的长者不得不低头服气,他们敬佩这个年轻人,也不敢不恭,心里还存着攀交情的意图。
卫长钧也没傲慢,拱手还礼,目光却在不远处的沈清兰身上一扫而过,途径郑学昀时,微微一眯,意味不明。
大概是因武将天生性冷,不像文官们温雅儒和,自从他出现,气氛就自然而然的冷下来,话也没什么聊的了,也就到了登车告别的时候了。
一行车马缓缓启动,卫长钧一骑当先,薛扬和胡泽押后,胡泽也学了些功夫,是个话少沉稳的性子,薛扬在沈府进进出出有些日子,慢慢的与他熟路起来。
长长的队伍消失在街头,雾气越来越轻,冬阳已经升起,一缕缕浅金色的阳光穿过雾气稀稀拉拉的洒在情小说檐、街道上,温和而无声的唤醒这座城。
行人渐渐多起来,申州城日复一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