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古怪的盯着药囊,脸颊抽了抽,到底没说话,她对沈清兰不亲热,也能感觉到沈清兰不喜欢自己,心里郁郁不快。
    沈清兰又拿出两个新的,“管用就行,这是我刚做的,大姐留在身边吧。”
    “这怎么好意思?我看这药囊制作起来很费工夫,你自己留着吧。”沈清菀忙谢绝。
    两人说笑着推来推去,十分亲近,邓氏忍不住,“看不出来,这么一个小小的香囊还能治风寒发热呢,不知道有没有料理内经的效果呢。”语气又酸又涩,还带着挑衅。
    “这倒是没有。”沈清兰淡淡一笑,毫不迟疑的回答。
    其实,虽说她送给沈清菀的这几个药囊只能驱寒平咳,但她确实知道另一个能调经养阴的方子,只是不喜邓氏的态度,不愿告知罢了。
    沈清兰自认为心态端正,从不恶意害人,却也不是个以德报怨的软糯性格,上次邓氏挑拨离间以致于让沈清芝拍案而去的事还没忘记呢,她怎么可能这么好心顺她心意?
    邓氏见沈清兰回答得干脆利落,就知道她压根连想都不愿想,脸就拉了下来,却又不好说什么,只得讪讪一笑,自我解围,“我还以为,什么病都能治呢。”
    “大嫂这是在说笑?”沈清兰笑吟吟的,“药囊不过是个辅助罢了,要是什么病都能治,别说天下的医馆要关门,就是皇宫内的御医也要撤了吧。”
    邓氏没想到她这么伶牙俐齿,当面嘲讽自己,很下不来台,只好僵硬着脸笑了笑,匆匆离开。
    到门口时,沈清兰听到邓氏大喊一声,“三妹妹,你回来得正好,四妹妹来了呢。”隔着门只听到沈清芝哼了一声,再无他话。
    沈清兰端坐不动,轻轻笑出声。
    沈清菀皱眉,她岂不知邓氏的用意?心中也是不悦,但素来温婉,不愿当着妹妹的面说嫂嫂的坏话,一时气氛尴尬。
    “是兰姐儿来了?”邱氏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邱氏笑眯眯的进来了,手里还拿着账本,显然是正在忙着,被邓氏的大呼小叫惊动。
    “大伯母。”沈清兰起身行礼,“我来看看大姐,知道您在忙,没敢打扰。”
    邱氏笑道,“你这孩子,怎么和我这么客气?我这里,你随时来的,我也拿你当自己亲女儿似的。”
    沈清兰甜甜一笑,“大伯母对我的好,我心里都明白着呢。”心里自然是明白的,邱氏想用自己攀上陆家的这份心,倒的确和亲女儿似的,毕竟,如果不是真信得过自己,怎么会从来不考虑沈清梦和沈清柳呢?
    通常来说,庶女比侄女总要亲近些,即便不喜,到底是自己丈夫的骨肉,又自小养在身边的,听着一声声“母亲”过来,这个情分能不比侄女强?
    可邱氏的想法显然与众不同,她先是把全副希望都放在两个亲生女儿身上,直到确认不可能有结果时,竟然忽视了两个庶女,而选中了侄女。
    沈清兰这些日子也在琢磨,她对自己的容貌素来自信,虽不因此而骄傲,却也实打实的有底气,认为邱氏把希望转移到自己身上却有道理,可邱氏仅仅是因为觉得自己长得比两个庶女都漂亮吗?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就算陆新明本人贪图美色,陆夫人又怎么会这么肤浅?
    可见,邱氏对自己的品行也是信任的。
    沈清兰心想,虽说自己远在申州,但这些年来,两地消息不断、礼尚往来,加上老安人一直念叨,邱氏定然心中有数,而她放弃眼前的庶女,想必还有庶女不如的地方吧。
    沈清柳年纪尚小,可陆新明已经不小了,陆家要是有心议亲,恐怕不愿等一个小小女孩长大;那,沈清梦又怎么被排除在外呢?
    沈清兰勾了勾唇,只怕是因为这个二姐姐太“聪明”了吧。
    “厨房里正做着晚膳,兰姐儿就在这里吃些吧。”邱氏笑道。
    沈清兰迟疑,但不等她说话,邱氏又拉住她的手道,“你来了这么久,我也没好好和你说几句话,正好一起坐坐,咱们娘俩也说说话。”
    如此温情,沈清兰不好拒绝,只得应了。
    邱氏很是欢喜,立即吩咐丫头快去厨房再加几道菜肴、几分点心,一样样说出来,都是用料讲究的名菜,不由得沈清兰心中又是一暖。
    既然应承了下来,沈清兰便打发翡翠回去和林氏汇报,自己索性仍和沈清菀闲话,邱氏心情极好,絮叨了好一阵才离开,又去忙仓库的账目了。
    沈清芝和沈清梦一下午都没出现,好似压根不在府中,但沈清兰很清楚,她们在,就在这院子里,只是不想见自己。
    彼此彼此,沈清兰乐得自在。
    翡翠又来了,说已经告知林氏,林氏没说什么。
    很快,菜饭齐备,果然丰盛,沈威下衙后有饭局,沈之铭出来打了个招呼,因见一桌子的女眷,虽都是自家人,还是笑呵呵的回避了,并且还把沈之栋也拉走,兄弟俩去老安人那蹭饭去了。
    沈清兰抿嘴笑了下,以前在申州时,两个哥哥都不避讳,一家子人围着桌子吃,虽不言语,只是光看着,就很温馨。
    有趣的是,邱氏竟然没有邀请霍太太过来一起吃,看来,姐妹俩还在怄气,这个事,沈清兰是外人,不好多问,只装作不知。
    邱氏拉着沈清兰坐在身边,热情的为她夹菜,这让姗姗来迟的沈清芝越发的黑了脸,气呼呼的坐在离邱氏最远的地方;就连一向善于伪装情绪的沈清梦也藏不住抑郁,脸色格外苍白。
    “兰姐儿,来,尝尝这个。”邱氏笑着夹了一块鱼肉放在沈清兰碗里,随口问道,“兰姐儿平时爱吃鱼么?”
    沈清兰道了谢,答道,“爱吃,在申州时,家里也常做的。”
    邱氏欣慰的笑了,又道,“多吃鱼,又漂亮又聪明,怪不得兰姐儿这么蕙质兰心、秀外慧中,老安人常常提起你,说你小小年纪就在申州颇有美名,不到十岁,就有媒人登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