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会更,就一定更新。说话算话!
    *****
    对谈追来说,过去的一个月是很难熬的日子,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对东武的人来说,过去的一个月同样是一段风波骤起骤逝,使心脏忽上忽下的时光。
    只要知道暮血国的人,都清楚一件事:东武,绝对不是暮血的对手。
    谈追的难熬,不在于战斗,而是在于他要率领知道这件事的人们,去和暮血国的人一次次激战,务求阻挡乃至击杀对方。他的难熬,更加在于,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
    所有人对东武的信心,在和暮血国对上之后,就在持续流逝。
    外人也罢,关键在于,内部亦如此。
    而同时,对另一些人来说,难熬的不仅仅是过去一个月,而是漫长了几倍,痛苦和煎熬也延长了更多。
    仔细的说,从七皇子崔思雎死讯抵达暮血的那一刻起,无数人就此陷入一个难熬无比的时期。
    谈未然扼杀掉未来的“垂死君王”,连自己也只想到,肯定会给爹娘带去很大麻烦,甚至是战争。但他绝对没想到,暮血国因此而改变命运的人有多少。
    死了一个崔思雎,一系列的变数就此诞生。
    如不是当年被谈未然击败的刺激,崔思雎绝不会突然起意,而是会把游历放在登基之后。
    如不是去游历,就不会去百里洞府;如不是在百里洞府,就不会是单独一人;如不是单独一人,哪怕遇上谈未然,也未必会死;如不是今次死了,等他结束游历。谈未然就再没机会扼杀他。
    细究起来,果真是一系列的巧合。崔思雎若知自己死于一连串巧合,必会气得呕血。
    这几个月的暮血局势太迷离了,用纷乱来描述,绝对再贴切不过。
    多个对皇位绝望的皇子,一下子看见了希望。凡是自觉有机会的皇子。都一下子窜了出来,尝试着抓住这个“机会”。如此,当多个皇子像猎犬一样窜出来,可想而知究竟有多混乱。
    须知,若非崔思雎突然去游历,本该登基了的。
    只要拿下这个位置,就可以马上登基。这种诱惑,是那些自问在武道上没有成就的皇子万万无法拒绝的。
    皇位之争,不过是混乱中少少的一部分。
    更大的混乱源头。仍然在于东进和北进之争。
    支持崔思雎的,不仅有东进派,还有一部分皇家力量。
    皇家不太在乎东进和北进的政治分歧,他们更在乎武道天赋等其他因素。显然,崔思雎的武道天赋和实力,是诸多皇子里最杰出的,才干显然也出色,那就很自然的获得了一部分皇家人士的支持。
    加起来足以影响很多事。也足以在关键时,陷入茫然失措。
    当崔思雎一死。集中力量支持他的东进派立刻群龙无首,连一个支持对象都找不出来。陷入混乱,以至于几乎失声的境况,被声势大壮的北进派一举压倒,也就不难想象了。
    尤为重要的是,部分皇家力量支持崔思雎个人。但也间接支持了东进派。可随着崔思雎的死,这两者之间的纽带就断了,失去了这部分皇家支持的东进派,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登时就被北进派给全面压倒。
    以至于。令得朝廷做出把崔思雎的死秘而不宣的决定!
    从某种意义来说,未必不是崔彦轲的意思。
    死了儿子,尽管是皇帝不太喜欢的那个,可他仍然有几分伤心和愤怒。只不过,皇帝不是脑残,真要报仇,就必然走上和东武开战的路,那就彻底满足了东进派的愿望。
    这是暮血国半年来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没有之一。
    死一个普通皇子,跟死一个皇储,是绝对不同的两个意义。
    崔思雎的死,本来可以用来大作文章了。可因为反应迟钝,东进派错过了。其实,错过才是必然,因为东进派集中力量支持一个崔思雎,平时有优势,陷入群龙无首就乱了套。
    这个决定,轻易的把东进派一口气压下去。
    东进派为了这个必然错过的机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温又南等人至今还在东武战斗,就是在为这个决定而付出代价。
    温又南是后世垂死君王的主要谋士,此君不善打仗,却极为工于心计,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可谓算尽人心。如果谈未然在,知道温又南在主持此事,绝对会十倍小心。
    实际上,正是温又南等人暗中做了大量工作,又是收买派往东武的使者,又是磨磨蹭蹭把一次谈判,谈了足足两个月。最后,一口气提出东武完全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促使谈判彻底失败,并以据此为理,促成对东武的“惩戒”。
    如今温又南等人对东武的战斗,正是暮血国师出有名的“惩戒”!
    表面看来,是温又南等人在为旧主报仇而奔波,而在暗中谋划。但不夸张的说,暮血朝野上下都清楚,这是东进派和北进派的战斗,必然刺刀见血!
    东武就是东进派开辟的第二战场!
    这次“惩戒”,如温又南所料,尽管北进派大力阻止,皇帝崔彦轲却出人意料的支持了此事。死的是他的亲骨肉,岂会没有伤心和愤怒。
    为此向东武开战,是决计不可能!
    不过,既然温又南等人叫嚣着血债血偿,崔思雎的死讯又被认为泄露出去,引起朝野上下悍然大波,力主报仇或惩戒的声音很强。
    就不如让温又南他们去大干一场,正好给血债血偿!
    反正一个小小的东武势力,没得到当地宗派认可之前,根本不足为虑。
    此乃崔彦轲力排众议,答应东进派借题发挥的“惩戒”要求之时的心中所思所想。他不是看不出,这是东进派的第二战场,是准备借题发挥。引出事端的因由。
    但说一千道一万,他一天没卸任,就一天还是皇帝!
    在这个国家,哪怕他不是每一次都能说了算,想要阻止什么事,却绝对不在话下。
    不论东进派想干什么。归根结底,能让其翻身的只有一个法子:开战!
    这种事没有他这个皇帝的点头,是不可能通过的。
    两个月前,崔彦轲是如此想的。就在一盏茶之前,他仍然做如此之想,。
    一盏茶之后,当有人站在崔彦轲面前,告诉他:“我们支持三皇子继位!”
    并且,再补上一句:“皇帝。你要早做准备。”
    跪着的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崔思源,一脸的不安与真挚!
    没人知道是真的,还是努力装出来的,崔彦轲也不想知道。
    一旁站着坐着的两个男女,一个是暮血皇族的破虚境,另一个不是,却代表另一名破虚境而来。一个神情充满不耐烦,一个则让自己看起来更认真。更正式一点。
    崔彦轲盯着单膝跪下的儿子,再看看一旁说完就走了的二人。整个人的面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腾出赤红,话音似从牙缝挤出:“老三,你想干什么!你想怎么做!”他很清楚,先前的最后一句提醒,是那两位老祖宗在警告他,不要试图在这个位置上眷恋不去。
    两位破虚境的意见。已经足以代表皇族的观点与决定。如果皇帝找不出更适合的人选,那就很难反对。
    实际上,崔彦轲找不出来。
    三皇子诚恳道:“父皇,其实孩儿也比较认可温又南他们说的,老七的死。正应该血债血偿。”
    他的态度,他的眼神,绝对诚恳到无法在诚恳了。但无法掩盖这句话背后的真相:这位三皇子转变观点,选择了东进派!
    崔彦轲终于知道,他错了!
    开战,需要皇帝,而不是他。
    皇帝的阵阵咆哮,宛如滔天之怒在大殿里滚滚来回,仿佛炸雷一般,威势慑人。
    三皇子跪在皇帝之前,脸庞上写满战战兢兢。可他的眼神却出人意料的灿烂,并未体现出畏惧等等,反而愈发的自信和笃定!
    大事已定!
    …………
    旁人正在东武第一线激战之时,温又南已悄然折返暮血暗中主持。
    此时此刻,这位心眼无数的谋士正与几人在一起在酒楼,低声窃窃私语。凝望皇宫城门入口,见到一家马车平静的从皇宫里行驶出来之际,端着的茶杯都险些忘了送嘴边,动作凝固了。
    马车慢吞吞出来,上有显然的皇家标示。当马车在路中央,才忽然有一只手掀开帘子,三皇子露脸往外边看了一眼,重新把帘子放下。不一会,马车就没了踪影。
    “大势已成!”温又南脸庞绽放笑容,想起七皇子大仇未报,就眨眼蜕变出阴毒与冰冷,端着茶杯站起来:“诸位,在下以茶代酒,让我们祝三皇子早日登基,一帆风顺!”
    余下几人正是三皇子的人,互看一眼心头一阵寒意,只觉眼前这人可怕之极,举起茶杯一饮而尽:“我等也祝温先生诸位,早日大仇得报!”
    “请!”“请了!”
    从这一天,三皇子崔思源形同自荐般的求见之后,暮血皇帝震怒之后沉寂下来,接连数日连续拜访皇族各个重要人士,并陆续召见了每一个皇子。
    最终失望!
    整个暮血一代皇子,完全笼罩在崔思雎的光芒之下,纵有才具能力,一时仓促之下也体现不出来。临时之下,根本就找不到另一个合适的人选来争。
    如是七日之后,暮血皇帝第一次在朝堂上正式提出三皇子这个皇储人选。
    并出人意料的宣布了另一件大事:出兵东武!(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