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 正文 第四百二十五、上家谱
“滚,这些年也没见你长些出息,真不赖咱娘叫你吃货呢!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你倒先惦记上吃了。你一说这个,我倒是想起以前,你每次从学堂回来,都要跑到晴儿家去,每次都问,‘姐,今天吃什么?’”刘氏笑着模仿了子喜的语气学道。
刘氏说完,子禄和子寿都笑了,道:“还真是这样。”
“大嫂,你还别说,这吃,还就小四能胜任,别人吃了说不出什么来,小四吃了好歹能跟你说出个道道来,不白吃。”林康平笑道。
子喜听了拍着林康平的肩膀,笑道:“姐夫,够意思,还是姐夫了解我,吃分很多种,一种就是为了果腹,一种为了解馋,还有一种,就是品味,饮食文化,那也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一般人他不懂。”
刘氏听了赶忙拿了个鸡腿,几步到了子喜跟前,一下子就塞进了子喜的嘴里,笑道:“我就不信堵不住你的嘴。”
众人见了大笑。笑过之后,刘氏几个又商议起正事来,子晴对子禄和子寿说道:“你们两个的手没生吧?这开饭馆,字幅和雕刻品都要不少的,最好是有几件大的木雕或玉雕,能撑门面。”
子禄和子寿听了都道:“家里还有一些,再赶做些也来得及的。”
从子福家回来,子晴和几个孩子说了明日要去林家的事情,书钰听了拧着眉说道:“娘,可是我不想在那里住,也不想吃那里的饭。”
子晴还没回答。书睿先说道:“三弟乖,咱们就去几天,回来再让娘给咱们做好吃的,你就会觉得。做娘的儿子,有多好了。”
林康平听了忍俊不禁,敲了一下书睿的头。说道:“做爹的儿子难道不好吗?”
“爹爹,喜欢。”嫣然听了向林康平伸出了双手要抱,林康平笑着接了过去,和嫣然贴了个脸,说道:“还是我闺女贴心。”
子晴看了笑道:“几十岁的人,还跟一个孩子似的。”
这次去林家,从京城带了些点心。肉、菜等吃食,因想着要上家谱,事情比较多还杂,子晴还是把小紫带过去了。
林家人似乎没想到子晴一家真的来过节了,男人们还在地里做农活呢。女人们在家包粽子,余氏几个见了子晴他们,忙笑道:“可是赶巧,马上就好了,一会就有得吃了。”
林康平把东西卸下来,进屋去找林耀祖,说起上家谱的事情来,林耀祖听了有几分纳闷,问道:“怎么你又反复了?不是说放在明年正月吗?”
“是这样的。大爷,我在别处还有些买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出门,我回家和媳妇商量下,还是可早不可晚,左右那日长老们也同意了。端午这日,也会开祠堂的。”
“那倒也成,你让你大哥带你去找他们商议,明日大家都要在家过节,请客的事情,你问问他们吧。”林耀祖说道。
林康平出来,带着书睿几个,拿着东西先去族长家了,也不知林康平跟族长说了些什么,族长亲自陪着林康平去了几位长老家,然后才是里正家,这上家谱的事情,就定了下来,就在五月初五,酒席也一便请了,席面定在午时正,不影响大家跟家人过节。用里正的话说,还可以给自己家省些酒菜呢。
因是要请全村的男子吃饭,林康平问过了,差不多有三十桌,因为这庄子比较大,还好,也有负责专门做酒席的几个人,只是,碗筷可要上各家借去。
子晴听了咂舌,问道:“我的乖乖,光请男人就要三十桌,要是家里有喜事的,请全村,加上女人和孩子,还不得七八十桌,难怪大嫂他们发愁,这孩子成亲的银子要不少呢。”
“哪能都来?一般是一家一个。上家谱不一样,所有男子都来,所以,条件差一些的人家,都是等孩子成年了,几个孩子一块上家谱的,不然,这饭,还真请不起。咱们家是四个一起上,倒是也省了。”林康平笑道。
因时间比较紧,余氏那边打发了一个孙子去地里把人喊回来,这边立刻打发三个儿媳妇去各家借碗筷,子晴见他们吃饭盛菜的碗,碗底都打了字,跟子晴小的时候从老房那见过的一样,倒也不怕谁家错拿了。
林康健他们回来,余氏一面让老大带着林康平去请灶房的人,最重要是主厨,把菜单列了;一面让老二带着林兴先核计下把米面粮油先买来,因为林家的孩子都是上过了家谱的,自然知道东西的大致数量;一面又吩咐老三预备柴禾,借面板。
余氏自己丢下了手里的活计,吩咐大孙女看着灶房的火,自己揉了一块面,说是要发面做面肥,预备蒸馒头的。子晴这才知道,请客不做米饭,是蒸馒头。
还别说,子晴还真有几分佩服这余氏的,一看就是个当家的,心里特有盘算,遇事一点也不慌乱,分派起来也是有条不紊的,难怪几个媳妇都挺服她的,即便有点小矛盾,也是在背后嘀咕几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她懂得收放,什么时候该帮忙该伸把手,一点也不含糊。这不,要是依子晴家那边曾瑞庆和周氏的性子,老头老太的事情该他们出力都不想出力呢,哪还会帮着侄子张罗这些,还不专等着做甩手掌柜?
冲这点,子晴还真觉得林康平这大爷大娘比自家的要强一些,当然,被卖这个不算外。其实,说起来也差不多,子晴有爹有娘,病了不一样的被关进了猪圈?能强到哪里去?
正胡思乱想,书兴几个帮着女人们抬碗回来,书睿几个见了,也知道上前搭把手,子晴则是帮着数数。
一大家子帮着忙了一下午,总算差不多,只剩明日一早就起来赶集,把肉和菜买了,这个,只怕要赶着牛车去的。
晚饭就是面糊糊汤和粽子,还有几样凉拌菜,好在子晴从京城带来几样卤菜还有两只烧鸡,林家把桌子都搬到了院子里,男人们吃起酒来。
女人们吃完便开始揉面,这馒头,子晴都不敢想要蒸多少,村里的人本就没多少油水,饭量自然就大,何况还是平日极少吃到的白面馒头呢?
次日,天刚麻麻亮,林康平他们就起来,外头已经有了动静,这哥四个和林兴,赶着牛车去赶集,林家的女人们也都起来,预备蒸馒头了。
小紫不敢耽误,忙把子晴喊了起来,嫣然就交给书睿几个了,灶房的活,子晴只会生火,看着子晴捂嘴呵欠连天地烧着火,连余氏都笑了,说道:“真真把你养成了小姐的身子,少睡了一会都不行,快进去吧,你也帮不上什么忙。”
子晴一听,这余氏的态度怎么比那天好多了?不过说归说,子晴可是不敢真走的,毕竟,这是大家伙在替自己一家出力呢。
“没事的,大娘,一会就好了。”子晴回道。
余氏见子晴没走,一边切馒头,一边便与子晴拉起了家常,主要是问子晴父母的情况,家里的情况以及老家那边的情况,子晴也捡些能说的说了。
“这些天,你大爷说话好像顺畅了些,我瞧着饭也能多吃一口了,只是,走路还是没力气,说是提不起脚,哎,这药可得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子晴一听这个,只得劝道:“大娘,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里有这么快见效的?何况,大爷也躺了好几个月了,这身子,自然是慢慢养的。”
“这我知道,可是,咱庄户人家,真是耽误不起呀!这次,还亏得有了你们帮忙,大娘心里明白,你也是个懂事的。”余氏说道。
子晴听了有点怪怪的,这余氏是不是也换了个套路,改走温情路线了?毕竟老爷子那日眼泪一流,林康平可是立刻心软了,答应了替老头出药费的。
“看大娘说的,大爷只需好生养着便罢,药费,我家相公既说了出,肯定是会兑现的,大娘就不用担心了。”
余氏听了果然笑道:“倒不是为银钱,只是没个看着老头遭罪自己不难受的?”
这时,胡氏她们进来了,接过子晴手里的活,打发子晴去给孩子们换上一身新衣,一会,林康平他们回来了,可是要一同去祠堂的。
子晴刚要出门,余氏唤住了子晴,说道:“还得预备几个红包,写名字的,唱名字的,还有开门的,放鞭炮的,等等,都要给红包,一个里面有十文二十文都随你,要是没有铜钱,先从我这里拿去,对了,我还要给你找红纸呢。”
子晴听了说道:“铜钱倒有,只是红纸还真没有。”
余氏说完让子晴先回屋预备,自己一会给她送去。
子晴刚给孩子们穿好新衣,林康平他们也回来了,余氏忙吩咐女人们预备早饭,男人们帮着卸东西。
早饭很简单,一人一个粽子,一个咸鸭蛋,子晴一看门上,早插上了艾草和菖蒲,这里的孩子没有涂雄黄酒的习俗,倒是给每个孩子一人挂了个香囊,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索,做成不同的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倒也别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滚,这些年也没见你长些出息,真不赖咱娘叫你吃货呢!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你倒先惦记上吃了。你一说这个,我倒是想起以前,你每次从学堂回来,都要跑到晴儿家去,每次都问,‘姐,今天吃什么?’”刘氏笑着模仿了子喜的语气学道。
刘氏说完,子禄和子寿都笑了,道:“还真是这样。”
“大嫂,你还别说,这吃,还就小四能胜任,别人吃了说不出什么来,小四吃了好歹能跟你说出个道道来,不白吃。”林康平笑道。
子喜听了拍着林康平的肩膀,笑道:“姐夫,够意思,还是姐夫了解我,吃分很多种,一种就是为了果腹,一种为了解馋,还有一种,就是品味,饮食文化,那也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一般人他不懂。”
刘氏听了赶忙拿了个鸡腿,几步到了子喜跟前,一下子就塞进了子喜的嘴里,笑道:“我就不信堵不住你的嘴。”
众人见了大笑。笑过之后,刘氏几个又商议起正事来,子晴对子禄和子寿说道:“你们两个的手没生吧?这开饭馆,字幅和雕刻品都要不少的,最好是有几件大的木雕或玉雕,能撑门面。”
子禄和子寿听了都道:“家里还有一些,再赶做些也来得及的。”
从子福家回来,子晴和几个孩子说了明日要去林家的事情,书钰听了拧着眉说道:“娘,可是我不想在那里住,也不想吃那里的饭。”
子晴还没回答。书睿先说道:“三弟乖,咱们就去几天,回来再让娘给咱们做好吃的,你就会觉得。做娘的儿子,有多好了。”
林康平听了忍俊不禁,敲了一下书睿的头。说道:“做爹的儿子难道不好吗?”
“爹爹,喜欢。”嫣然听了向林康平伸出了双手要抱,林康平笑着接了过去,和嫣然贴了个脸,说道:“还是我闺女贴心。”
子晴看了笑道:“几十岁的人,还跟一个孩子似的。”
这次去林家,从京城带了些点心。肉、菜等吃食,因想着要上家谱,事情比较多还杂,子晴还是把小紫带过去了。
林家人似乎没想到子晴一家真的来过节了,男人们还在地里做农活呢。女人们在家包粽子,余氏几个见了子晴他们,忙笑道:“可是赶巧,马上就好了,一会就有得吃了。”
林康平把东西卸下来,进屋去找林耀祖,说起上家谱的事情来,林耀祖听了有几分纳闷,问道:“怎么你又反复了?不是说放在明年正月吗?”
“是这样的。大爷,我在别处还有些买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出门,我回家和媳妇商量下,还是可早不可晚,左右那日长老们也同意了。端午这日,也会开祠堂的。”
“那倒也成,你让你大哥带你去找他们商议,明日大家都要在家过节,请客的事情,你问问他们吧。”林耀祖说道。
林康平出来,带着书睿几个,拿着东西先去族长家了,也不知林康平跟族长说了些什么,族长亲自陪着林康平去了几位长老家,然后才是里正家,这上家谱的事情,就定了下来,就在五月初五,酒席也一便请了,席面定在午时正,不影响大家跟家人过节。用里正的话说,还可以给自己家省些酒菜呢。
因是要请全村的男子吃饭,林康平问过了,差不多有三十桌,因为这庄子比较大,还好,也有负责专门做酒席的几个人,只是,碗筷可要上各家借去。
子晴听了咂舌,问道:“我的乖乖,光请男人就要三十桌,要是家里有喜事的,请全村,加上女人和孩子,还不得七八十桌,难怪大嫂他们发愁,这孩子成亲的银子要不少呢。”
“哪能都来?一般是一家一个。上家谱不一样,所有男子都来,所以,条件差一些的人家,都是等孩子成年了,几个孩子一块上家谱的,不然,这饭,还真请不起。咱们家是四个一起上,倒是也省了。”林康平笑道。
因时间比较紧,余氏那边打发了一个孙子去地里把人喊回来,这边立刻打发三个儿媳妇去各家借碗筷,子晴见他们吃饭盛菜的碗,碗底都打了字,跟子晴小的时候从老房那见过的一样,倒也不怕谁家错拿了。
林康健他们回来,余氏一面让老大带着林康平去请灶房的人,最重要是主厨,把菜单列了;一面让老二带着林兴先核计下把米面粮油先买来,因为林家的孩子都是上过了家谱的,自然知道东西的大致数量;一面又吩咐老三预备柴禾,借面板。
余氏自己丢下了手里的活计,吩咐大孙女看着灶房的火,自己揉了一块面,说是要发面做面肥,预备蒸馒头的。子晴这才知道,请客不做米饭,是蒸馒头。
还别说,子晴还真有几分佩服这余氏的,一看就是个当家的,心里特有盘算,遇事一点也不慌乱,分派起来也是有条不紊的,难怪几个媳妇都挺服她的,即便有点小矛盾,也是在背后嘀咕几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她懂得收放,什么时候该帮忙该伸把手,一点也不含糊。这不,要是依子晴家那边曾瑞庆和周氏的性子,老头老太的事情该他们出力都不想出力呢,哪还会帮着侄子张罗这些,还不专等着做甩手掌柜?
冲这点,子晴还真觉得林康平这大爷大娘比自家的要强一些,当然,被卖这个不算外。其实,说起来也差不多,子晴有爹有娘,病了不一样的被关进了猪圈?能强到哪里去?
正胡思乱想,书兴几个帮着女人们抬碗回来,书睿几个见了,也知道上前搭把手,子晴则是帮着数数。
一大家子帮着忙了一下午,总算差不多,只剩明日一早就起来赶集,把肉和菜买了,这个,只怕要赶着牛车去的。
晚饭就是面糊糊汤和粽子,还有几样凉拌菜,好在子晴从京城带来几样卤菜还有两只烧鸡,林家把桌子都搬到了院子里,男人们吃起酒来。
女人们吃完便开始揉面,这馒头,子晴都不敢想要蒸多少,村里的人本就没多少油水,饭量自然就大,何况还是平日极少吃到的白面馒头呢?
次日,天刚麻麻亮,林康平他们就起来,外头已经有了动静,这哥四个和林兴,赶着牛车去赶集,林家的女人们也都起来,预备蒸馒头了。
小紫不敢耽误,忙把子晴喊了起来,嫣然就交给书睿几个了,灶房的活,子晴只会生火,看着子晴捂嘴呵欠连天地烧着火,连余氏都笑了,说道:“真真把你养成了小姐的身子,少睡了一会都不行,快进去吧,你也帮不上什么忙。”
子晴一听,这余氏的态度怎么比那天好多了?不过说归说,子晴可是不敢真走的,毕竟,这是大家伙在替自己一家出力呢。
“没事的,大娘,一会就好了。”子晴回道。
余氏见子晴没走,一边切馒头,一边便与子晴拉起了家常,主要是问子晴父母的情况,家里的情况以及老家那边的情况,子晴也捡些能说的说了。
“这些天,你大爷说话好像顺畅了些,我瞧着饭也能多吃一口了,只是,走路还是没力气,说是提不起脚,哎,这药可得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子晴一听这个,只得劝道:“大娘,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里有这么快见效的?何况,大爷也躺了好几个月了,这身子,自然是慢慢养的。”
“这我知道,可是,咱庄户人家,真是耽误不起呀!这次,还亏得有了你们帮忙,大娘心里明白,你也是个懂事的。”余氏说道。
子晴听了有点怪怪的,这余氏是不是也换了个套路,改走温情路线了?毕竟老爷子那日眼泪一流,林康平可是立刻心软了,答应了替老头出药费的。
“看大娘说的,大爷只需好生养着便罢,药费,我家相公既说了出,肯定是会兑现的,大娘就不用担心了。”
余氏听了果然笑道:“倒不是为银钱,只是没个看着老头遭罪自己不难受的?”
这时,胡氏她们进来了,接过子晴手里的活,打发子晴去给孩子们换上一身新衣,一会,林康平他们回来了,可是要一同去祠堂的。
子晴刚要出门,余氏唤住了子晴,说道:“还得预备几个红包,写名字的,唱名字的,还有开门的,放鞭炮的,等等,都要给红包,一个里面有十文二十文都随你,要是没有铜钱,先从我这里拿去,对了,我还要给你找红纸呢。”
子晴听了说道:“铜钱倒有,只是红纸还真没有。”
余氏说完让子晴先回屋预备,自己一会给她送去。
子晴刚给孩子们穿好新衣,林康平他们也回来了,余氏忙吩咐女人们预备早饭,男人们帮着卸东西。
早饭很简单,一人一个粽子,一个咸鸭蛋,子晴一看门上,早插上了艾草和菖蒲,这里的孩子没有涂雄黄酒的习俗,倒是给每个孩子一人挂了个香囊,用五色丝线编织成索,做成不同的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倒也别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