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知道啦!”
    知道什么了?
    阿织莫名其妙,许惜颜都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尉迟均喜笑颜开施了一礼,“等我做成了,回来再跟嫂子说!”
    他忙忙跑了,跑几步又回头一脸懊丧,“嫂子,我忘了找钱秀才了!”
    那天一吵架,后来钱策走开,他也去了医馆。又给虞希推坑里,哪里记得这些?
    许惜颜温声道,“无妨。”
    有时纯然无心的遗忘,也是一种试探。
    再说钱策近来的表现,已经有人回报了。
    尉迟均看没耽误事,这才安心忙活去了。
    看小叔子那单纯快乐的模样,许惜颜都忍不住露出几分浅笑。
    也是年关将至,未免想起京城的萧氏和家人们。
    但如今已经冰天雪地,想要通信,却是极难。
    “细雪现下能飞京城了吗?”
    她说的是白鹰。
    许惜颜读的书虽多,却不愿在名字上过于雕琢。
    从前她那一对白马,大的就叫大雪,给了许桐。小就叫小雪,如今正跟着金光侯在草原上,勾搭马群。这只白鹰个头最小,便叫细雪,特别朴素。
    从这一点来看,郡主和侯爷,当真是般配得很呢。
    “可以的。”
    送白鹰来的小丫鬟一直安安静静,此时方才出声,“上回许家来人,姑姑已经带春生认过细雪了,还给了香料,教他在京城郡主府搭巢,细雪能认出来。只是头一次,可能要久一些。”
    没关系。
    许惜颜也就是试一下,重点是她算着日子,成安公主怕是要生了。若能早一刻得知喜信,总是好的,再问问萧氏一家平安便好。
    于是,吃饱饱的白鹰,接下鹰生第一次任务了。
    为了传信专门打造的小银筒和细帛,早就准备齐当。
    足够许惜颜写一封详尽家书。
    等到白鹰回来,尉迟均始终不明白,为何这只白鹰见了旁人没事,每回见到他,总是一副特别不高兴的债主模样。
    难道他天生长得不讨鹰鸟喜欢?
    这个未解之谜,就一直在金光侯府流传下去。
    哼,
    谁叫第一次见到这家伙,就得干活来着?
    白鹰飞走了,宁州书馆里,免费培训后的第一次考试,刚刚举行完毕。
    暂且不知道成绩的孩子们,还有大姑娘小伙子,正兴致勃勃围观一场较量。
    讲堂空旷的广场雪地上,画了一副巨大的宁州地图,按大致方位,标出各个县镇的名字。
    然后每个名字旁边放一只小碟子,撒上稻谷。
    现场找了若干学子,一人负责盯着一只碟子,只要有鸟雀落下,就举手报出地名。
    全程公开透明,绝无作弊可能。
    以此,来决定今后免费教学的秩序。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实在是想得巧极了。既公平合理,又不会让任何人背黑锅。
    全凭天意。
    虞希十分赞赏。
    问尉迟均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尉迟均就老实说了。
    听说还是自己送出的白鹰,给了尉迟均灵感,虞希不由失笑。
    但对尉迟均印象,也更好了三分。
    并不是一味的躺在尉迟圭的功劳簿上,等着做个侯爷弟弟,而是肯吃苦,肯动脑,脚踏实地的来做事,这样的人品,就很不错了。哪怕自身条件差些,也属于可造之材。
    说话间,场子布置完毕,命众人散开一段距离,保持安静。
    那些府学里的士子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天上看。
    就盼着有鸟雀快些落下来,落到自己家乡的碟子上。
    时候不长,啾啾一声清脆鸟鸣,有只胆大的小麻雀飞来了。
    “快——”
    有人才想出声,却被人捂了嘴。
    虞希狠狠瞪了一眼过去,别惊吓到这些鸟儿了。
    随即众人屏气敛声,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只小麻雀,蹦蹦跳跳就凑到一个小碟子旁边,啄起稻谷。
    正是他的老家!
    “哈!”
    那人激动得才想笑,瞬间反应过来,捂了嘴迅速跑到一旁立起来的木板地图上,标上了大红的一。
    谁知这只顽皮的小麻雀,吃着一个碟子不够,又来啄第二个。
    于是第二名也出炉了。
    在这只小麻雀还想啄第三个的时候,又有一群小麻雀飞来了。
    于是三四五六七,困扰了大家数日的难题,几乎是倾刻间就化解开来。
    虽说抢到前几名的,是喜笑颜开。但落后的除摇头叹息,也是释然一笑。
    只要本地乡亲们肯努力,早一年晚一年,也没什么打紧。
    横竖这两三年间都会轮上,说不定后头的更有经验,教得还更好呢。
    既然次序已经定下,一群读书人纷纷来向虞希道谢,谢他想出这么巧妙的主意。
    虞希不肯居功,笑着把尉迟均介绍给大家。
    听说是金光侯弟弟想出来的主意,众人笑着打趣。看来是家学渊源,这麻雀兵就使得极好嘛。
    尉迟均原本因功课差,不太敢跟这些读书人接近,如今也放松下来说笑,还趁空打听起钱策来。
    虽然许惜颜说没关系,他觉得还是问几句的好。
    说起钱策,倒是赞扬的多,只他如今已经回家过年了。
    尉迟均默默记下,那边学堂考试的成绩,也张榜公布出来了。
    本来学的时日就不长,考的也不难,一共就一张卷子的题目。十几个读书人一分,很快就批改完了。
    为防打击后进,毕竟百姓学了,也不是为了科考,公布出来的只有被评为甲等的二十一人名单。
    书馆还给这二十一人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一支毛笔,一沓竹纸,一方小砚和一块墨。凑齐一套笔墨纸砚,虽然都不贵重,但对于这二十一人,却是极大的鼓舞。
    然后给他们每个人,还发了一朵大红花。
    这个不要钱,是开馆的时候,用来布置装点的大红绸子。回收之后,妇人们舍不得扔,洗干净裁开做的。
    虽然廉价,却透着一股朴素的热情。
    让每一个戴在胸前的人,笑容与红花映衬,更美了三分。
    开馆当日,被严厉婆婆强推来识字的小媳妇,也得了一朵。
    她大概是这二十一名里,年纪最大的一个。羞得捏着花,怎么也不好意思戴。